主题词:中国化纤产量连续11年居全球之首

中国化纤产量连续11年居全球之首

2009-09-09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快速扩大,化纤工业连续 7 年出现了近 20% 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60 年,中国化纤工业从实现零的突破,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为国家国防建设、航空航天、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的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化纤工业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为我国建设纺织强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快速扩大,化纤工业连续 7 年出现了近 20% 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8 年,国化纤总产能已达到 2712 万吨,总产量达到 2405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57% 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化纤生产大国。

  产能产量快速增长

  严格讲,中国化纤工业的历史是从 1957 年开始的那一年,国逐渐恢复安东化纤厂 ( 后为丹东化纤厂 ) 和安乐人造丝厂 ( 后为上海化纤四厂 ) 国家又成套引进粘胶长丝技术建设保定化纤厂,引进尼龙长丝技术建设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拉开了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序幕。

  国初步形成人造纤维工业体系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国家在消化吸收进口设备、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化纤、新乡化纤等一批粘胶企业。

  1963 年,国引进日本万吨级规模维尼纶技术和设备,建立北京维尼纶厂。之后 10 多年,全国范围内 “ 翻版 ” 建设了 9 家万吨级维尼纶厂,维尼纶成为当时我国主要化纤品种之一。

  20 世纪 70 年代,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示下,国家集中资金,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先后建成了上海金山、辽阳、天津、四川川维 4 个大型石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至此,国化纤工业初具规模。

  转眼又十年,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成套引进大规模、大容量聚酯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仪征化纤、上海金山二期工程。至 “ 七五 ” 末,也就是 1990 年,国已能生产所有的常规化学纤维,产能达到 180 万吨,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纤工业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纤成为最早开放的市场产品之一,国化纤工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化纤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装备在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缩小了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998 年,中国化纤产量达到 510 万吨,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至今我国化纤产量已连续 11 年位居世界第一。

  进入 21 世纪后,化纤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济规模显著提高,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行业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产业集群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的加强,又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投入国产化聚酯及涤纶长丝工程与技术 ( 从 300 吨 / 日到 1200 吨 / 日 ) 开发与广泛应用为代表,中国化纤工业技术产品全面升级,已完全具备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为世界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截至 2008 年底,国化纤总产能已达到 2712 万吨,改革开放之初 1980 年 52 万吨产能的 52.2 倍,占世界总产量的 57% 中国在世界化纤界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化纤加工量占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化纤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量,化纤人均加工量,化纤工业对全国 GDP 贡献率,以及中国化纤在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比例均不断提高。化纤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化纤及下游加工产业也成为中国纺织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重大项目实现突破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年产 53 万吨聚酯和涤纶短纤维的仪征化纤以及上海金山二期芳烃、 PTA 聚酯涤纶成套装置,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同时,大型化纤成套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为化纤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化纤行业通过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工艺装备国产化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大型国产化聚酯成套装置国产化。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实现了年产 10 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及配套直纺长丝设备国产化,迅速提升了国内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随后迅速放大到年产 15 万吨、 20 万吨、 30 万吨的规模,使以后项目的建设周期比 “ 八五、九五 ” 期间缩短了一半,单位产能投资仅为原来的 1/10 左右,单位产品运行成本降低 20% 左右。

  二是粘胶短纤维成套装备国产化。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成功实现了年产 2 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此基础上,十五 ” 期间又不断完善和创新,现已实现单线年产 4.5 万吨以上粘胶短纤维装置国产化,并迅速在新建与扩建项目中大量采用,极大地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氨纶连续纺成套装备国产化。 2005 年,以连续聚合、环保溶剂、高速纺丝为代表的二代氨纶工程技术成功实现国产化,为我国氨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国自 1992 年起放开聚酯产品价格,同时对外资开放资本市场。 1999 年以前,化纤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成套引进发达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技术装备,自 1999 年起,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产化技术的成熟,民营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化纤行业特别是聚酯行业,也更多地采用国产化技术装备。十五 ” 期间建成的 1462 万吨聚酯产能中, 75% 使用国产化技术, 25% 使用进口技术,但这 25% 中仍有 60%~70% 使用国产化装备。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种成分竞争主体的参与给化纤工业发展带来了强大活力。

  国家政策强力支持

  随着化纤工业对纺织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上世纪 70 年代,国家制定了合成纤维与人造纤维发展并举 ” 战略方针,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工业,先后建设了上海金山、辽阳、天津、四川川维四个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为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受 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化纤行业陷入了严重亏损的艰难境地。当时化纤行业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极少,仅有少量外资企业。为帮助国有化纤企业解脱困境,国家实施了债转股 ” 政策。化纤行业共有浙江浙化联公司、黑龙江龙涤公司、四川聚酯公司、湖南金迪公司等 9 家国有企业实施了债转股 ”

  1999 2004 年,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持续实施了差别化化学纤维 ” 国债技改专项,加快推动化纤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差别化化学纤维 ” 技改专项的实施,增强了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特别是聚酯、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帘子布等国产化成套技术装备的成功开发与推广,有力推动了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实施的国债技改专项的还有 “ 纺织 ( 化纤 ) 成套机械装备国产化 ” 专项。该专项有力地推动了大型化纤技术装备国产化,为后来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年产 10 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国产化、年产 2 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装备国产化都是此期间通过国债技改专项推动实现的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为我国化纤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化纤总量政策发生根本变化,由 “ 行政审批制 ” 改为 “ 登记备案制 ” 加快了民营化纤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 2001 年底、 2005 年国家两次颁布新的鼓励外商投资目录》将多项化纤及其化纤原料列入鼓励类项目中。这也极大地加快和促进了外资进入化纤行业的步伐。

  2005 2006 年,国家发改委专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化纤工业 “ 十一五 ” 发展指导意见》确立了十一五 ” 期间化纤工业发展由 “ 数量型 ” 向 “ 技术效益型 ” 战略转变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化纤工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以及差别化纤维的技术方向,提出了由化纤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变的方向性战略目标。

  为保证 “ 十一五 ” 国高新技术纤维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得到贯彻落实,国家自 2007 年 6 月开始实施 “ 纺织新型和特种纤维 ” 国债项目,加大对高新技术纤维国产化、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现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化纤行业共实施国债项目 4 批,大约可启动社会投资接近 200 亿元。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国新型纤维、特种纤维及差别化纤维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国产化水平实现了重大突破。

  为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今年 4 月份国家制定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将化纤作为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重点发展重点支持。因为化纤已占全部纺织原料的三分之二,化纤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对于纺织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