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二甲醚

二甲醚产业发展的起伏过程

2009-08-05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除了开工率降低外,二甲醚价格也下跌严重,出厂价从 2008 年最高时的 6800 元 / 吨下降到目前的大约 3000 元 / 吨。

   受 金融危机 影响,所有二甲醚生产厂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国内 37 家主要生产厂仅有 26 家还在运营,产业整体开工率仅为 13 %。新奥集团新能化工集团市场部主任周涛曾经在一次市场峰会上道出了目前二甲醚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除了开工率降低外,二甲醚价格也下跌严重,出厂价从 2008 年最高时的 6800 元 / 吨下降到目前的大约 3000 元 / 吨。

  二甲醚是如何热上去的

  事实上, 2008 年上半年,二甲醚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

  近年来,二甲醚方便、清洁、动力性能好、污染少、易贮存等特点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其作为替代 能源 被应用于车用、燃料用、医用、抛射剂用等领域。 2006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在京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二甲醚是适合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之后,二甲醚产业在国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不完全统计, 2002 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不到 3 万吨 / 年, 2006 年末升至 79 万吨 / 年。进入 2007 年,各地二甲醚投资项目屡见不鲜,国内企业上马了大量中小型装置,且多以 5 万~ 10 万吨装置为主,导致国内二甲醚年产能迅速攀升至 2007 年底的 220 万吨 / 年,二甲醚工业化规模初现。

  2007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 汽车 发展专题演讲 ( 征求意见稿 ) 后,国内二甲醚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8 年 10 月,国二甲醚产能已达 491 万吨 / 年。国际 金融 危机演化为全球性危机时,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国。

  最近几年,国内企业投资二甲醚产业的热情空前地高。仅仅在 2008 年,不少以煤基 甲醇 为原料的大规模二甲醚项目上马。 2008 年 4 月,湖北三宁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敲定投资 58 亿元建设年产 100 万吨二甲醚项目; 2008 年 6 月,河北凯跃集团 100 万吨二甲醚项目试运行;之后,香港亚洲新能源公司宣布投巨资协同内地企业在河南孟津建设年产 100 万吨二甲醚项目。除此之外,中石化、中煤集团等 4 家企业也合资成立中天合创公司筹建年产 300 万吨二甲醚的大型生产装置;新奥集团则在张家港市开建年产百万吨的二甲醚项目;上海华谊集团、兰花科创、天茂集团、泸天化等公司也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运作二甲醚项目。投资二甲醚项目的企业,由早先的煤化工企业一枝独秀变为燃气、煤化巨头双雄争霸,更从原来的单一内资企业唱独角戏变为外企、合资企业、民企、国企的大合唱。

  企业投资热情高涨的同时,二甲醚价格也水涨船高, 2008 年,二甲醚市场价格由 2000 年的 3200 元 / 吨上升到最高时的 6800 元 / 吨。

  统计数据显示, 2009 2010 年,国计划投产的二甲醚项目有 14 个,合计产能为 395 万吨 / 年,预计 2010 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将达到 850 万吨 / 年。

  二甲醚是如何冷下来的

  然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投资二甲醚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金融危机的来使二甲醚产业发展步入低谷。随着前期在建项目的逐步投产,至今年 5 月,国内二甲醚产能达到 800 万吨,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二甲醚产业资深分析师苗建云说。

  据了解, 90% 以上的二甲醚被用作 液化石油气 LPG 掺烧,而 LPG 价格今年以来狂跌不止,局部地区的价格一度甚至低于二甲醚价格。今年二季度以来,油价有了较大回升,但 LPG 价格反而出现深跌。今年 5 月, LPG 价格甚至跌至 3000 元 / 吨以下。

  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二甲醚 销售 经理刘庆勇说:目前 LPG 出厂价只有 2750 2850 元 / 吨。作为 LPG 替代产品,按热值计算,二甲醚价格只有每吨低于同期 LPG 价格 300 500 元才有竞争优势。但由于甲醇价格维持在 1800 1900 元 / 吨,二甲醚完全利息超越 3000 元 / 吨。这种情况下, LPG 中掺混二甲醚已经无利可图。

  二甲醚利润被极大压缩的情况下,原料甲醇是外购还是自供,对企业的利润影响非常显著。外购甲醇的企业可能立刻就要停产,而自己能生产甲醇的企业或许还可以勉强开工。但是目前国内的二甲醚产能中有超过 2/3 需要外购甲醇。

  这种情况下,掺烧二甲醚失去了价格优势,二甲醚的生存空间在走跌的市场中日益萎缩,二甲醚企业出现大面积停产。刘庆勇说:今年 2 月中旬起, 15 万吨 / 年二甲醚装置就停产了库存外销也同时停止。就连我正在扩建的 60 万吨二甲醚装置也已经停工了

  据乡村燃气协会二甲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卫国介绍,目前国内的二甲醚企业开工率低于 20% 仅有新奥、久泰等几个大厂还在开工。据了解,尽管有些大型二甲醚企业竞争力较强,但其装置负荷率也都维持在 70% 以下,一些公司的装置一直开开停停。

  久泰能源集团客户管理部部长高辉表示: 2009 年下半年此现象可能会继续延续。二甲醚的销售受到较大限制,而国内甲醇价格对生产利息没有支撑,导致二甲醚厂家生产利息依旧较高,开工率进一步下降,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又有多少人在痛定思痛

  二甲醚产业这回是真受伤了而且受伤还很严重。但是痛过之后,甚至还在痛中时业内有多少人在反思呢?

  虽然二甲醚产业目前的困境是由价格和利息倒挂直接引起的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过热遇上了市场需求不振是二甲醚产业整体低迷的最重要原因。

  目前二甲醚产业存在生产建设过热,而市场开发则相对滞后的局面。苗建云说。也就是说,严重的产能过剩是二甲醚产业受伤的根本原因。

  全国醇醚燃料规范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降连保表示, 2002 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不到 3 万吨,但从 2006 年开始,产能以年均增长 133% 速度增长,预计 “ 十一五 ” 末国内二甲醚总产能将达 850 万吨。然而,与暴增的产能相比,二甲醚新的市场从未真正打开。一个原本基本平稳的市场短时期内一下子增加了如此大规模的产能,不被撑死才怪。

  但是痛的企业虽然感受到切身之痛,而对目前的市场形势不管不顾仍前赴后继的企业也大有人在

  尽管目前国内已有的二甲醚产能超过 500 万吨,今明两年拟投产的产能将达到 400 万吨,国内还是有不少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二甲醚。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增发方案中,投资方向都包括二甲醚项目。这些企业在建的产能更是越来越大,例如仅中煤集团今年将开工建设的鄂尔多斯二甲醚项目年产能就高达 300 万吨。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二甲醚产业目前的现状,国内企业应吸取教训,上项目时不应盲目跟风,不要把投资决策建立在分析进去的市场,而应建立在可操作的上游原料幼稚、下游市场幼稚、规范健全的市场上。如果不考虑实际资源情况,一窝蜂上马的二甲醚项目很难经受市场风浪。

  二甲醚企业应警惕产能过剩,不要盲目投入生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迁林如是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