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化妆品 立白 自然堂

化妆品企业联姻国际大牌原料商

2009-07-15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开始猛抓上游原料。在自然堂之前,立白、拉芳等日化洗涤产品企业均不惜成本迈出国际采购步伐。

  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开始猛抓上游原料。在自然堂之前,立白、拉芳等日化洗涤产品企业均不惜成本迈出国际采购步伐。

 

 但是,在攻下国际大牌供应商、获得高品质原料的同时,企业的成本也将升高。那么,内地化妆品高成本从原料向高端突围是否合算?

  伽蓝采购高端原料

  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对下游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客户采取评级制度。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化妆品巨头长期拥有“白金级”的尊贵地位。今年6月,中国本土的化妆品集团伽蓝集团与巴斯夫达成协议,由“黄金级”升级为“白金级”,成为这一级别仅有的内地化妆品企业。

  实际上,伽蓝对上游供应商的“进攻”在去年就已开始。伽蓝集团企宣部主管毕慧娟向记者透露,去年7月,伽蓝第一次与巴斯夫签约,采购巴斯夫独有的一项拥有国际专利的抗衰老原料成分。伽蓝享有这一成分的“独供”,巴斯夫目前还没有向其他客户授权。

  此外,伽蓝还从巴斯夫采购一些具有美白、保湿功效的原料,用于生产旗下的美素、自然堂两个品牌的化妆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系列动作意味深长,伽蓝从此拥有了和国际大牌相同的原料,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立白、拉芳更先动手

  业内人士透露,许多内地的原料供应商,最初是由化妆品原料的贸易公司起家,积累了一定经验以后,才开始自己开发原料,做品牌,开发客户。

  内地化妆品企业在起步阶段,通常选择本土供应商。但常常遭遇到一个难题:很少有化妆品企业拥有独立的原料检验功能,买来原料后,不经检验就直接投入使用,往往在后期才发现问题,企业由此蒙受巨大损失。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开始重视源头,从原料开始谋求升级,逐渐改变中国日化市场长期由外资垄断,内地企业仅仅在洗涤、洗发护发取得一些突破的尴尬局面。

  日化营销专家谷俊举例称,立白集团早已与国际香料开始合作,成为国际香料的大客户。除此之外,雕牌、上海家化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内地日化企业,也已开始重视原料采购。他们的供应商中不乏知名化工企业,但采购量不大,作为客户的级别也不高。

  业内人士最为称道的案例是拉芳。据称,拉芳已与一家知名国际原料供应商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供应商根据拉芳的需要开展研发。内地企业与供应商这样的深度合作目前尚不多见。

  使用高端原料成本高

  巴斯夫、国际香料、芬美意等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化妆品原料供应商。

  “生产出来的化妆品,1000个产品中出一个次品和100个产品中出一个次品,这是‘洋’原料和‘土’原料目前存在的品质差距。”谷俊说。巴斯夫等企业供应的原料最大的优势在于稳定性。

  然而对于高端国际原料,我国内地化妆品企业的心情仍然十分矛盾。

  毕慧娟称,伽蓝从2002年开始向法国CODIF公司采购,此后又签下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多家原料供应商。但是,进口原料的高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沉重压力,进口原料不仅价格高于本土原料,运输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综合核算下来,国际采购成本往往是国内采购成本的数倍。

  而且,比起国际大牌,我国内地的化妆品企业在采购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价格上难免吃亏。

  昂贵原料考验营销预算

  内地化妆品企业不惜高额成本采购高端原料,业界出现两种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这一举措说明企业开始重视修炼内功。另一种不同看法认为,在原料上投入过多成本,将夺去企业的营销预算。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内地品牌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只有在同等价格下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然而,品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在拥有和国际品牌相同档次的原料后,内地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观点预测,未来可能出现内地企业向外资企业挖高级技术人才的现象。

  资深日化营销专家冯建军透露,在营销方面,目前化妆品的营销成本占到总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外资品牌强大的营销攻势下,内地品牌通过原料突破,并不是一条捷径。目前国内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本土品牌只有37家。“能消费起国际原料的企业并不多。”随着原料成本的提高,企业在广告投放方面的力度可能有所减弱。如何取得两者的平衡,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