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化工 甲醇

煤化工后续应用技术待突破

2009-02-19 中国化工投资网
 

   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煤化工项目建设、投产周期较长,抵御风险能力较低。而近期国际油价的爆跌,国际、国内市场的低迷,使得一度蜂拥而上的煤化工项目失去了价格优势,原有的诸多缺陷进一步显现,甚至陷入困境。

    尽管市场形势急转直下,但长期经营煤化工项目的大型企业表现颇为镇定。他们认为,市场波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企业将整合资源期待新一轮经济周期到来。同时,由于煤化工技术及后续应用技术不完善,目前业内专家对煤化工并未达成共识,煤化工技术的突破依然是今后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业界专家称,其实前几年投资煤化工的企业在近两年已经可以收回成本,近两年丰厚的利润,可以支撑企业抵御此次金融海啸的风险。而希望进入煤化工领域的企业目前是个好时机。受市场波动冲击最大的就是去年、今年才跟风上马的项目,如果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恐怕较难走出困境。

   低油价凸现煤化工投入产出低

   就在去年,煤化工还是一块诱人的蛋糕。2008年7月11日的国际原油价格为147.25美元/桶,相比之下煤炭价格显得十分低廉。煤炭可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制成各种化工产品,这给煤化工产业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同时,我国多煤少油的资源禀赋状况,也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些都是促使煤化工项目一度蜂拥而上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08年5月,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项,总投资达800多亿元,新增产能为甲醇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已备案的项目产能,甲醇达3400万吨,烯烃为300万吨,煤制油为300万吨。

   另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中有34家在建或拟建煤化工项目,累计支出约超过4000亿元。

   随着油价暴跌,煤化工的财富神话渐渐远去,相关项目的收益情况令人担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顾宗勤表示,煤化工的投入远高于炼油与石油化工的投资,煤液化项目的投资是炼油项目的5倍以上。据初步估算,单位甲醇工艺装置投资(不含外围工程)2700~3200元/吨,二甲醚投资成本为3000~3500元/吨,煤直接液化投资成本为7000~8000元/吨,煤间接液化投资成本为9000~1万元/吨。

   同时,为配合煤化工项目建设,当地还需要进行大量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包括完备的交通设施、丰富的水资源、平整的土地、健全的环保设施等,煤化工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较低。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院长徐振刚则表示,据此前今年上半年测算,煤化工产业的保本点为每桶石油价格40~50美元。但目前油价、煤价、钢材及机械设备价格都在下降,测算体系已经打乱,无法计算当前煤化工的成本。不仅如此,发展煤化工产业,企业还要具备“四硬四软”八项条件:煤炭、水、场地、运输为硬条件,资金、人才、政策、技术为软条件。其中,专业煤化工人才目前奇缺,硬条件中运输条件最为致命,目前只能依靠管道运输。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按照煤炭价格400元/吨,20年固定资产折旧和7%的利息成本测算,煤制油的出厂成本对应油价大概在60美元/桶。

   后续应用技术亟待重大突破

  目前,煤气化技术仍是我国大型化煤化工发展的瓶颈。甲醇是煤气化的主要产品,可制成二甲醚、烯烃、甲醛、醋酸、聚乙烯等下游产品。而在最近的几个月中,甲醇价格从每吨4900多元下降到近2000元。不仅如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市场表现低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指出,目前我国电石、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焦炭等行业都显现出产能大于需求的趋势。

  据了解,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电石产量约1500万吨,而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约2500万吨;我国甲醇产量超过1000万吨,年产能达3000万吨;二甲醚产量为90万吨,产能超过400万吨。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结构不合理,行业的中小企业较多,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布点太多,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造成产业趋势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后续应用技术没有跟上。侯世国分析,由于后续应用技术没有完善,部分子行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下游需求。对此,国家一方面期待煤制油产业下游利用技术的完善,一方面对这几个行业规定了更高的准入标准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如将在近几年内逐步淘汰4.3米以下、产能60万吨以下的焦炉,淘汰生产能力在2.5万吨以下的电石炉等。

  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尚不能明确

  针对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9月第三次叫停煤制油:除两个示范项目外,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停止。

  侯世国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煤制油项目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生产装置投资巨大、技术可靠性未得到验证、能耗损失约为50%、尚无成功案例、耗水量大等,因而国家在政策上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不过,今年1月7日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煤化工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实现了重大突破。但该项目的经济性、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实施该项目的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下一步将努力保持工厂的连续稳定运转,并及时解决各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尽快实现较长周期的稳定运行。

  基于目前煤化工技术及后续应用技术不完善,业内专家争议较大,也无法达成共识。而《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虽已制定完成,但至今没有正式公布。

  企业准备迎接新一轮经济周期

  长期经营煤化工项目的企业或涉及煤化工项目的大型企业认为,煤化工产业要注重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迎接新一轮经济周期到来。

  兖矿集团副总经理、兖矿集团煤制油公司总经理张鸣林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目前市场波动,确实对煤化工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他相信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兖矿的煤化工项目还在进行。据了解,2月3日,兖矿集团煤制油项目获环保部批复,这标志该项目不久将在陕西省落地。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黄海燕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主要产品为苯胺、磷肥等产品,已生产、经营二十余年煤化工产品,由于2008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2008年下半年销售虽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全年销售业绩影响不大。

  陕西煤化工集团董事长华炜则表示,我国煤炭中40%为高硫煤,不允许直接燃烧,煤化工可解决该问题,未来20年仍可看做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机遇期。

  他认为,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产业更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首先产业要注重煤化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致力于新技术研发,提高新技术对产业的贡献率。其次,作为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产业应注重资源开发和转化的一体化,通过稳定上游资源的供应,保障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此外,我国资源赋存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煤化工产业应加强产业物流研究,降低成本。而未来管道输煤方式,将以其低成本、大运量、长距离、低污染的特点,对传统运输方式形成挑战。据悉,陕西煤化工集团正准备建设年输煤1000万吨的输煤管道。

  专家观点: 集成发展煤化工与风电

  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将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缺,保障能源安全;而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无论现代煤化工产业还是风力发电产业发展都存在问题。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近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风力发电与煤化工的集成系统。

  由于甲醇、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不方便运输,且以甲醇生产为代表的煤化工行业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水资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水资源都非常匮乏。而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基本是边远地区,远离负荷中心;电网容量小;风电不易控制和调度,大规模接入电网必然导致电网不稳定;并网引起的风机结构复杂化,增加风电投资成本等,风电产业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倪维斗表示,风力发电与煤化工的集成系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几项优点。用于气化的煤耗不变,而甲醇产量增加一倍,可以就地消化、使用不可控制且并网困难的电力;生产甲醇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减少,仅为原系统的10%;生产吨甲醇的水耗量减少20%。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