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化工 金融危机

山东化工企业因何不畏金融危机

2009-01-12 中国化工投资网
 

  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我已经20年没进银行的门了。”这是山东联盟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强对记者说的颇为耐人深思的一句话。

  杨志强告诉记者,联盟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尿素为主,同时发展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44亿元。这家企业现有资产总量40亿元,但在银行的贷款只有3个亿,资产负债率仅为7.5%。这样的资产负债水平,在化工企业中可以说并不多见。而他们维持这样的负债率已经好多年了。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信奉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比如上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自有资金达不到70%的项目预算,决不开工。这样坚持的结果保证了企业资产质量高、账务成本低的优势。

  “我们不认为企业做大就好,要先做强,再做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杨志强的这番话,放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或许体会不出什么力量来,但在金融危机面前,当一些靠贷款发家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企业危机四伏的时候,却显得分量十足。

  金融危机并没有打乱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常生产。他们通过自主创新最早掌握了洁净煤气化技术,掌握了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实现了节能新突破。

  坚持开发“国家短腿产品”

  “你们解决了国家短腿产品,这是我们国家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是前不久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山东东岳集团时对企业给出的评价。李克强副总理所指的“国家短腿产品”,是指东岳集团通过科技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共花费了4亿多元开发出国家急需的膜技术延伸专利和产品。这种产品还被直接用在“神七”上,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岳集团是20年前靠一家国有化工企业淘汰的两台旧设备起家的民营企业。但创业之初,他们就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短短20年时间,这家企业现在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氟化工和膜技术发展基地之一,拥有不少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所,承担着我国一批“863”项目的研制工作。“对我们来讲,这次危机机会大于冲击,说明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练好内功,立足长远的发展战略是正确的。”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如是说。

  记者在山东一些化工企业采访时发现,像东岳集团这样坚持开发“国家短腿产品”的企业还有很多。凡是重视自主创新、有自主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都表现得比较平静。比如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在产能增长的同时提升技术含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这家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小氮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最早掌握了洁净煤气化技术,掌握了大颗粒尿素生产技术,实现了节能新突破。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董岩介绍,华鲁恒升集团大化肥装置国产化率达94%,投资小于引进国外技术的一半以上。企业还解决了原来只能用块煤现在已改烟煤为原料的技术瓶颈。这一改,仅用煤一项,每吨可节约500元。企业还采用蒸汽拉动装置替代网电的使用,如果将来没有优惠电价了,优势就会更加强势地显现出来。在现在全国大部分尿素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华鲁恒升集团去年盈亏相低仍有盈利。

  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6年前与北京一家科技单位合作,开始研制新型多肽尿素。这种产品与普通尿素相比,粗蛋白增加,面筋增加,可减少用量,提高产量,改良土壤,达到了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虽然别的尿素企业产品不好销,但我们的多肽尿素销售形势却很乐观,我们不怕金融危机。”该公司总经理邢仁泉言谈中充满自信。

  坚持占住市场老大位置

  “金融危机来了,我们的氯化聚乙烯产品反而更火了!”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这样介绍道。

  氯化聚乙烯用途十分广泛,但主要用于塑钢制品。目前全球氯化聚乙烯的总产量为26万吨,而亚星公司的年产量就达17万吨,占到全球市场的2/3。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亚星公司的氯化聚乙烯从产品到技术,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家跨国公司。现在这家公司的氯化聚乙烯因金融危机停产了,而我们的产品市场份额更大。这个产品我们在世界上有绝对的话语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亚星公司是一家1921年建厂的“百年老店”,最早为一家生产染料的作坊式民营企业,1949年公私合营时改为国营。1983年前后,由于没有好的主打产品,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于倒闭。1993年,该公司咬牙独家买断了德国赫司特公司氯化聚乙烯专有技术并购买了其二手设备,成为世界上独家拥有赫司特公司先进技术的企业,拥有了氯化聚乙烯知识产权。1995年5月,亚星公司二期氯化聚乙烯项目顺利投产,年产能达到15000吨,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企业并没有满足“老二”的市场地位,而是向“老大”的位置发起猛攻。在此之后的近10年间,他们又经过3次技术改造,使氯化聚乙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达到11万吨,2008年达到17万吨,跃居世界首位,取得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绝对话语权。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称得上经典的话:“我们不一定能够把企业做成世界最大,但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产品做成世界最大。”

  坚持用企业文化经营人心

  “我们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势好的时候,或许看不出企业文化的力量,但在危机面前,文化的力量就出来了。”山东海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钦民深有感触地说。

  山东海化集团公司是一家集纯碱、炼油、制盐、精细化工等多种化工产品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年产量为300万吨,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纯碱生产能力。国际原油价格的狂跌,以及纯碱、磺黄等价格的大幅下挫,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影响。但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企业干部职工士气不减。这些得益于企业长期坚持文化建设的策略。杨钦民告诉记者,当有人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还在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始终围绕着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强化创新力的“三力工程”进行。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文化在危机面前显现出凝聚、导向、约束和辐射四大作用。对于一个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就凭困难面前人心不散这一点,就再好不过地诠释了“四大作用”的真正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经营人心。”这是记者采访海化后久久回味的一句话。

  在山东滨化集团公司,记者则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经营人心”的成果:一是让职工得到了实惠,使职工同享了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在我们企业,85%的职工都有自己的小汽车。”滨化宣传部长这样告诉记者。二是让职工精神充实,有着共同的归属感。副总经理于江告诉记者,新浪滨州门户网站是滨化建的。滨化是全国第一家与新浪网合作建门户网站的企业。滨化还有自己的传媒公司,出版自己的《快乐生活》月刊杂志。滨化宣传部长说,在我们企业,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常年不断,给职工提供了各种学习、娱乐的平台。“我们在滨化感到很快乐。”一位操作工这样告诉记者。

  好的企业必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关键时候一定会显示出巨大的能动作用。这是记者本次山东之行的又一个切身感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