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市场 化肥

市场改变引起化肥产商调整策略

2008-07-01 中国化工投资网
 

  冲击对大企业小企业都是一样的,小企业垮掉大企业也会垮掉的,为了生存和发展,大家都在进行战略调整。——瑞士金键国际贸易公司高级副总裁杨宝恒

  一方面是化肥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 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化肥生产价格的控制,出口也出现了困难,就使得化肥生产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冲击。面对市场的冲击,企业都应该进行战略调整,小企业会在当地寻找出路,大型氮肥、磷肥企业在出口增税的情况下,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只能考虑减产甚至继续出口,毕竟大家都要生存和发展。

  金键在调整经营战略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金键公司的战略就需要根据发展形势进行调整。瑞士金键国际贸易公司于1998年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当时主要经营进口肥,从国外进口复合肥、二铵和尿素等化肥品种,在钾肥进口方面参与的也比较多。2007年以前每年少则有50-60万吨,多则有100多万吨,当时主要是向中国出口。

  2007年中国的化肥进出口形势出现了空前变化,所以从2007年开始,瑞士金键国际贸易公司在中国的贸易基本全部都是将中国的肥料出口到国际市场,进口的肥料只有万把吨。在钾肥方面,现在基本上放弃了向中国的钾肥进口贸易。这个是垄断的行业,以前的时候我们做俄罗斯钾肥和加拿大的钾肥,现在是两边都垄断,国际上大的钾肥供应商垄断,国内是中农、中化垄断,这使得金键公司不再从事钾肥贸易。

  中国关税已开始影响世界交易化肥价格的高位运行和化肥需求的快速增长紧密相关,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化肥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进行储备,各国政府给予空前的重视。其实对于通过关税来调整化肥的出口量,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很多国家也在采取这样的做法,比如俄罗斯也在通过提高关税的办法来限制出口,只不过提高的幅度比较小而已,为3%-5%,中国的出口关税涨幅最大,达到100%,关键是牵涉到粮食生产,政府担心的是如果粮食减产,就成了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企业也是能理解的。

  化肥需求的增长引发国际肥价高位运行。在化肥价格增长方面,以前的时候主要是供给方面出现问题,比如两次海湾战争都影响了化肥的生产;而从去年开始是需求方面出现问题,需求突然增加,首先印度需求比较大,氮肥每年的增长是2%-3%,美国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本国由于天然气等原料价格增长比较快,使得其国内的产量出现下降,所以需要大量从其他国家进口肥料。另外,国际粮食价格的增长支撑了化肥价格,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粮价出现了上涨,农民有钱了,他们就开始大量购买肥料,同时也有能力支付更高价格的肥料。

  中国的高关税政策在短期内破坏了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在过去的十几天内,国际市场尿素价格暴涨100多美元,这个是突然之间增长起来的,和中国实施化肥特别出口关税增加100%的政策分不开的。现在国际上磷肥的价格达到1200-1300美元/吨,国内磷肥价格加上关税之后可以达到1600-1700美元/吨,涨了1.35倍;国际尿素价格,黑海为630美元/吨,中国加了关税之后达到700-800美元/吨。没有价格优势就难以找到市场,金键公司在最近一段没有什么新的合同,现在履行的都是以前的合同。

  生产企业还会选择出口中国的氮肥和磷肥,从理论上都是过剩的,工业企业只能出口,哪有市场就去哪里。所以,即使出口政策变得越来越严格,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一些企业还是会选择出口的。

  从行业来看,出口关税政策对磷肥企业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氮肥企业自身的中国市场就比较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一个主要的销售地,势力范围划分差不多了,而磷肥企业太过集中,产能在最近几年增长这么多,销售半径又比较大,基本就是在西南生产,在东北消费,且季节性比较强,只有春天的时候东北用一些,秋天的时候华北用一些,而且作为磷肥,一两个耕作季节不用,影响不是很大;而氮肥如果一季不用影响直接就显现出来了,且氮肥追肥底肥都能用,南方的粮食生产使用较多。因此,如果磷肥产品走不出去的话,所要承受的影响比氮肥企业要多得多。

  政策对大型企业的影响与小型企业所受的影响是一样的。现在有些人说通过限制出口,把一些生产成本高的小企业给憋死,然后让一些大企业生存下来,这个按照经济规律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小企业是不会死的,小企业生产成本虽然比较高,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销售范围,运输半径特别小,运输成本也很低,而且到了用肥季节很容易就能实现销售,虽然生产效率不高、污染比较严重,但他们不用将货从山东拉到广东,比如就在北京,周边方圆几十公里,大家知道来买就可以了。存在必然有他们存在的道理,小企业如果不适应市场,他们早就跨了。

  面对如此的市场及政策形势,企业也开始调整自己的产销策略,一些企业还会走出口道路的。就金键公司所代理的生产企业中,氮肥生产企业只能先停一段,现在尿素价格是2100-2200/吨,还没有到真正的淡季,淡季是在5月中旬以后,淡储肥料要全部释放出来,2007年同期每天一吨能跌100多人民币,到时候尿素价格如果跌到1700-1800/吨,即使关税是135%,生产企业也会选择出口。另外,氮肥生产能力本来就大,一些企业会选择停产,另外一些则需要有现金流,不能将产品积压,而且氮肥是全年生产的,,即使亏本还继续生产,国内没有市场就会选择国际市场,用上半年赚的钱来补贴下半年的生产,遇到暴利那是运气好!

  贸易企业的避害战略现在市场价格上涨太高,市场不是很明确,使得一些化肥贸易商不敢去拿货,这个就是贸易企业避害战略。作为商业企业,其实没有责任承担那么多的风险的。就现在的淡储问题来说,就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在淡储上,政府只付淡储利息,不承担经营风险。所以现在搞淡储的企业,赚钱则高高兴兴,亏钱时也会亏的特别厉害。淡储风险太大,把一些企业都吓跑了。很多淡储的企业在一个特定时间的时点,如果手里有10万吨的货,每吨每天能下跌十几块钱,作为一个贸易型的企业来说,根本无法承担,在国外,很可能把公司拖垮。

  可以看出,淡储政策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政府要经常检查企业的库里到底有多少化肥,所以即使在销售旺季,淡储的企业也要保证规定的库存,政府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企业骗取国家的淡储利息。不过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先卖了就拿不到政府的钱,政府会说如果你先卖了,我怎么知道你有多少货呢?所以最实在的就是看企业有多少货,企业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存货。对于这个制度,各地也有所调整,有的3个月检查一次,有的6个月检查一次。不过从整体上看,政府调控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贸易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采取避害战略,那就是少拿货。

  放开市场再补给农民国际肥料价格虽高,但各国的农民还是能买得起肥料,就在于不同的国家都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对农民的支持。

  在欧美和巴西,这些国家肥料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基本不干预化肥市场,不过他们的粮食也是市场化,水涨船高,高粮价支撑了高肥价。中国的肥料出口到美洲和巴西,能够有那么大量的肥料出口过去,就表示他们能够承受得了那样的价格。

  补贴也是使一些国家农民能够接受高肥价的现实做法。有的对于肥料直接进行补贴,比如在印度磷肥价格事实上1吨已经达到了1000多美元,而农民买到手的磷肥价格只有300多美元每吨,在国际上有很多国家都在采取这样的做法。前几年,欧洲和美国对农民的作物种植进行种植补贴,而且补贴力度很大,收入的增加也在支撑着农民的购买能力。

  在中国,国内粮食价格和国际价格脱离,农民没有能力买价格过高的肥料,所以政府现在对肥料价格进行控制。目前中国政府通过补贴生产及提高关税的政策来限制化肥价格,这些很难达到目的,直接补贴农民可能更容易实现目标。而且目前通过补贴农民来保证农民的购买力的条件已经相对成熟。比如现在国产钾肥企业说:“我们市场份额很小!我们作价原则就是跟着进口钾肥的价格,我们没有定价权!”但是他们从中获取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政府应向对待其他资源类企业一样,对其征收资源税。另外对一些垄断型企业,政府是否可以加征类似烟草专卖类的特别税,再者化肥出口关税一直是比较高的,尤其现在又加了100%-135%。如果能够把这些钱给拿出来,直接补贴给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那又是什么样一个效果呢?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市场价格放开了,做好相关税收的征收工作,直接补贴农民,适当把粮食价格放开,根据一亩地多少钱的标准进行补贴,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