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限价策略失灵的原因分析
2004年,国家6次出台化肥限价政策,但肥价仍同比上涨15.8%;2005年的限价政策比去年更多,但从市场反应看,肥价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伴随着每次化肥涨价和限价政策出台,化肥市场波澜不断,这也使化肥的涨价问题更加受到广泛关注。在市场行为与政策杠杆的较量中, 限价政策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分别作为化肥供需主体的广大生产企业和农民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利益,企业叫苦不迭,农民怨声载道。那么,到底是谁打开了化肥的“潘多拉魔盒”呢?
其实,这个“潘多拉魔盒”是各种矛盾的交织体,肥价波动使各种矛盾凸显并逐渐激化。在煤炭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价上涨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把肥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是摆在宏观调控部门面前的两难问题。
从化肥生产和消费形势看,化肥限价政策失灵的症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首先,政策执行需要的“部门联动”很难操作。化肥是具有“粮食的粮食”这一特殊属性的商品,肥价调控涉及工商、物价、财政、税务、铁路、供销、电力等部门,实现一个完整的联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保持政令畅通、部门行动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从实际情况看,国家出台的主要相关调控政策,包括化肥生产企业优惠电价、农用化肥优惠运价、尿素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磷酸二铵专项补贴及保证化肥生产所用煤、电、油、气供应等。但无论哪个部门出现行动脱节、哪项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都会影响政策调控的整体效果。再加上在化肥问题上采取“部门联动”的经验很少,各部门对化肥重要程度的认识参差不齐,因此政策的实际执行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执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其次,“市场弹性大”难以集中管控。中国化肥市场同样处在逐渐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销售主渠道已不复存在。过去,农资部门是农资销售的主渠道,通过农资部门就能有效地控制市场。现在,农资企业改制,原来的主渠道作用大大削弱,政府行为的监管和调控量大面广,操作性变差了,肥价的监管检查难度变大了。
再次,信息不畅加剧了农民消费的盲目性。农民作为主体消费者,本来就存在施肥技术上的盲目性,对肥价变化的反应不是非常敏感,很多基层的不法商贩利用农民对政策干预后的市场信息不了解,故意渲染化肥紧缺气氛,哄抬肥价。
最后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扰乱了市场优化配置。一方面,磷硫资源的地方保护,加剧了全国资源紧张压力。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化肥生产成本,肥价就随之上涨。另一方面,地方对部分肥料或明或暗地实施所谓的准入制度,使化肥市场仍出现部分垄断现象,造成局部地区供需出现紧张局面。
实际上,政府的积极态度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在防止无序竞争以及在政策制定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因此,如果能够更加清晰地抓住政策失灵的症结,重新采取引导市场、治标兼顾治本的综合措施,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理想目标的。当然,政策真正发挥调控作用最终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全放开市场是宏观调控的方向。但由于化肥的特殊属性,政府显然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迅速完全放开市场,因此政府制定的化肥政策需要寻找适应肥市发展的道路,并能充分发挥政策、经济、技术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
- ·2015-2019年中国化肥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日化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钾肥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香精香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香精香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涤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年中国微生物脱臭市场调研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上半年橡胶机械市场颓势尽显 出口...
- ·2014年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规模达...
- ·2022年全球特种纤维市场规模或超...
- ·商务部对美日等四地进口聚氯乙烯...
- ·中国工程轮胎制造商又将面临美国...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WDM模式创始人:袁亚非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林祥和他的鄂尔多斯王国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
- ·黄伟:资本大鳄玩转新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