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环保 药企

环保: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2008-02-26 中国化工投资网
 

  继《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制药行业的“双高”目录也在紧张地讨论和制定当中。

  1月8日和22日,国家环保总局相关工作人员两次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探讨制药行业“双高”目录制定原则和相关内容。

  所谓“双高”,即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一般来说,“双高”目录多指企业目录。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制药行业的“双高”目录则是具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和工艺目录。

  目前,有三种污染严重的工艺和产品被第一批初选出来。相关协会正在整理相关材料,准备提交国家环保总局。

  环保,已经成为悬在中国制药行业众多企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环保风暴vs企业生存

  毋庸讳言,制药工业特别是原料药工业的污染问题一直客观存在。据统计,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占2%。据业内人士介绍,生产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十余步反应,使用原材料数种,有的甚至高达三四十种;原料总耗有的达到10kg/kg产品以上,高的超过200kg/kg产品。从而产生的“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

  2007年以来,原料药企环保违规事件此起彼伏,一些原料药企聚集的地区如台州椒江、绍兴新昌、成都彭州更是一度成为污染重灾区。

  事实上,制药行业已经被列入国家环保规划要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到117家,其中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

  “中国原料药出口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产品。产品出口了,污染留下了。我们实际上吃的是子孙后代的饭。”国药控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直言,“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医药产业将不会健康。”

  2007年,首个针对制药工业的环保新标准《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较之此前执行的1996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新标准将制药工业细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生物工程与生物制品类、中药类、混装与加工制剂类等六个子标准。新标准还分别给出了3个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现有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先进控制技术限值。前两个限值为强制执行,而执行水污染物排放先进控制技术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则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此外,新标准中还启用“基准排水量”来确定排放是否达标,即《排放标准》中所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仅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这就防止一些企业不想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试图用水冲来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可能。”一位业内专家如是说。

  坊间传言,新标准将从2008年7月1日正式执行。正当企业为应对新标准而忙碌时,制药行业的“双高”目录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俞观文表示,经过激烈讨论,“双高”目录已初步明确了几个原则:直接淘汰那些可替代的高污染产品和生产工艺;对于那些目前仍需使用的高污染生产工艺进行限制,关闭规模较小的生产线;对那些目前还需要、无法替代的产品进行限产,不扩大规模、不布新点。

  一位原料药生产厂家老总这样表示,环保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是否生存的高压线。企业一旦停产,就很难恢复。

  到西部去vs提升技术

  众所周知,跨国药企之所以将污染严重的原料药生产移至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迫于环保压力是重要因素。与这种路径相似,当环保风暴骤起之时,很多国内制药企业将目光转向西部。

  “污染转移是行不通的。西部地区目前也是禁止引进重污染工业的。”俞观文表示,“就拿石药来说,其在内蒙古的工厂被停排了好几次。”——也难怪在前不久健康网举办的“2008新年论坛(抗生素专题)”上,针对企业提出的“到西部去”,石药相关人士的回答意味深长:“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动力成本或许占优势,但我们的环保成本并不占优势。”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久指出,随着国家对绿色GDP的倡导以及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实行,各地政府对企业的乱排乱放不再睁一眼闭一眼,企业寄希望于当地政府的庇护已不现实。以联邦制药为例,其内蒙古分厂的环保投入已经达到其总成本的20%。

  “企业必须有危机感,不要以为现在能够生产下去,以后就一定能够生产下去。《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一旦执行,很多企业就将面临搬迁的命运。”干荣富提醒说。

  “事实上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企业之所以觉得执行起来比较难,主要是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资金问题,一个是技术问题。”俞观文客观地指出,“海正的环保投入已经达到成本的5%,而石药这些年投入到环保上的资金也不下5亿元。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环保的资金投入是一个大问题。”据悉,国外制药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都占到总成本的10%。

  不过相对于资金而言,相关技术也是一个大问题。李东久坦言,生物降解法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环保是受技术制约的”。

  俞观文表示,所谓“技术问题”,首先是指采用清洁工艺进行清洁生产,其次是污染治理技术。“企业在环保问题上首先应以预防为主,对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从源头上减少或者降低污染,然后才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污染进行治理。”他说,化学工业一些技术和经验值得制药工业借鉴。“比如某一还原技术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那么这种技术就应该淘汰,寻找能够代替它的技术。当然,这要做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石药集团的一名高层也表示,环保技术对于国内制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弱项。企业只有在环保技术上相互交流,寻求突破,才能实现低成本处理废弃物。

  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则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她告诉记者,韩国曾经有一维生素生产企业因环保支出过高濒临倒闭,某跨国药企将其收购下来。由于采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成功地将该企业污水变成肥料进行销售,收益大大超过处理成本。“国内企业不妨在这方面动动脑子,变废为宝”。

  尽管企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俞观文表示,环保标准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要想砍掉那些小企业,只有提高门槛,而GMP和绿色环保要求就是门槛之一。在绿色环保要求之下,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国家也会扶持一些大型骨干企业。

  此外,环保标准的提高也给产品出口提供了绿色通行证,有助于提高原料药出口的附加值。在俞观文看来,发达国家将原料药和中间体转移到中国和印度生产,在行业发展的困难时期,这的确是一个机遇,但绝对不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将产品出口,将污染留在国内,以资源换外汇,是不可取的。我们没必要抢占世界低端原料药市场,出口产品还是应该在技术上下功夫,多出口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事实上,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产品思路,进行产品升级和再加工。鲁抗医药的相关人士表示,由于鲁抗位于南水北调的东线,邻近京杭大运河的两间工厂环境保护压力非常大。为此,鲁抗转向了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品的再升级。这一做法目前已经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