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三聚氰胺 价格 企业

三聚氰胺价格上升引发大企业忧虑

2008-01-09 中国化工投资网
 

    在经过连续5年的市场走低后,从2007年8月初开始,国内三聚氰胺的市场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走势。目前出厂价已突破12000元(吨价,下同)大关,大多为12100~13500元,市场价大多为12300~14000元,高的已达15000元左右。与行情启动时的8月初相比,短短的4个月时间,价格已上涨了4000元左右,涨幅高达50%。但业内一些主要生产企业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面临新的忧虑:小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会不会卷土重来?

    从2002年开始,三聚氰胺价格一路下滑,最低时每吨出厂价跌到了7800元左右,跌破了一些小企业的成本线。经受不住连续5年市场寒冬的小三聚氰胺企业大都停了产,有的还把设备一卖了之。河南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进修估计,在这几年内,3000吨/年左右的小三聚氰胺企业与最高时的70~80家相比,有一半以上已经停产。

    但是,市场的回暖让这些本已退出市场的企业又产生了重新入市的冲动。

    前不久,山东一家年产3000吨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开始进行设备检修,准备恢复生产。据记者了解,在三聚氰胺生产大省山东,原来陆续停产的七八家小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都像这家企业一样,正在做着复活的准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国际上一些大装置停产检修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三聚氰胺市场一度货紧价扬。山东、河北等地先后上马了大批1000吨~5000吨/年的小装置。这些小装置都是采用两步法生产,不仅先天规模小、成本高,还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软肋。据山东泰山华鲁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桤旺介绍,设计不合理集中体现在加热炉与反应床的不配套,主要是由于当年上马这些小装置的企业'一张图纸走遍全国',工程设计都是照搬照抄造成的。而这种先天的不足又导致了后天的尿素消耗居高不下,他们生产1吨三聚氰胺,消耗的尿素量一般在3.5吨左右,高的竟达3.8吨。

    另外,这些小三聚氰胺企业的污染也很严重。大企业由于对废液废气全部综合利用,生产1吨三聚氰胺只消耗1.6~1.7吨尿素,而且实现了废水和废气的零排放。而小三聚氰胺企业每生产1吨三聚氰胺,就要产生3吨多含有大量氨和二氧化碳的尾气、排放含氨污水5立方米。无论是与尿素装置配套还是外购尿素的小三聚氰胺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建立尾气回收装置,更没有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有的企业排放的废水中氨氮含量达366毫克/升,严重超标。其尾气的随意排放,既严重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宝贵的副产品的白白浪费。

    面对这种动向,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企业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厂副厂长黄仕明、中原大化集团销售公司经理郭全普都认为,这些小三聚氰胺企业如果再大规模进入市场,将给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给大企业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影响,并可能使刚刚回暖的市场再入寒冬。比如,规模小的企业有价格优势,往往搞低价促销。规模大的企业的项目投资大,中原大化集团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工程投资2.45亿元,而小的装置,只要花几百万元、几千万元就能上了。另外,在环保治理上,规模大的企业要比小企业投入大得多、生产成本也要高很多。因此,国家除了应从环保政策上进行控制,严格行业准入外,税收政策上也应该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划定不同的标准。

    山西一家大型三聚氰胺生产企业的副总经理则建议,国家应该根据产品质量等级的高低采取分类收税的方法,抑制小企业的复活。像中原大化集团、福建三明化工总厂、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同一档次,产品质量优良,工艺成熟,产品优级品率高,适用于蜜胺树脂、黏合剂等所有三聚氰胺后加工行业。对他们可以有一个税收标准。而对于能力在1000吨~3000吨/年的能耗高、污染大,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生产线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产品质量差的生产企业的低档产品,应该提高税收标准。

    目前,规模在6万吨/年以上的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已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向大型化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万吨以上的生产厂家达到16家,3万吨/年以上生产厂家达到13家,这29家的总产量就达69.5万吨/年,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当前三聚氰胺价格反弹,小型企业重新投产后扩大再生产,势必重现无序竞争局面。国家应当适时出台调控政策,防止这一现象再次发生。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