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药企 仿制药 市场
我国药企该如何抢滩仿制药“大蛋糕”
2008-01-21 中国化工投资网
2007年,全球约有35种畅销专利药到期。这无疑为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医药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这种机会是均等的,国内医药企业迎来发展良机的同时,国外医药企业也早已对这机遇“觊觎”良久。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医药企业应怎样做才能吃好仿制药这块“大蛋糕”?
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世界专利药集中到期的阶段。近几年,每年都有不少专利药到期。而2007年,全球专利药到期更是达到巅峰: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种畅销专利药已在2007年到期,内容涵盖溃疡病用药、降压药、降脂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等多个品种,其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820亿美元。
我国医药企业大多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大批专利药的集中到期,无疑为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这种机会是均等的,国内医药企业迎来发展良机的同时,国外医药企业也早已对这个机遇“觊觎”良久。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医药企业应如何“取长补短”、做好“功课”,发挥自己的优势,在2008年分吃仿制药这块“大蛋糕”?
角逐世界舞台: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抓住仿制药发展良机,与世界医药企业角逐之前,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只有看清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医药专家、美国BRI公司药物设计和化学信息学部主任徐峻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医药企业参与国际仿制药市场竞争的优势有两点:一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料药资源丰富,同时环保成本也比较低;其次,国内医药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生产仿制药的,仿制能力相对较强。在如今已能和发达国家同步获得专利到期药物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较强的仿制能力,获得竞争优势。
但同时,我们需要“补”的“短”更多。徐峻表示,目前,制约国内医药企业角逐世界舞台的短板有三方面:一是仿制药的质量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其次是研发环境不如发达国家,研发能力有限。一旦专利到期的药物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我国医药企业的仿制能力就受到限制。第三,我国医药企业最大的劣势,是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不够,对国际医药市场的状况不甚了解。这一方面是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另一方面与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国际医药投资也不多等有关。
仿制药“蛋糕”大:应捡哪些吃?
面对仿制药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当我们厉兵秣马时,国外医药企业其实也早已蓄势待发,不少仿制药巨头甚至想把其市场“触须”伸向我国。那么,国内医药企业应怎样做才能把握好这种专利药集中到期的良机?
在徐峻看来,要分吃仿制药这块“大蛋糕”,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不能盲目。仿制药与新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规律也不同。国内企业应首先明确自身的企业定位,不能把专利到期药看作是天下免费的午餐,看到机会来了,人人都去争抢。否则,既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第二,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仿制药,那么,就应该花大气力在专利咨询上下功夫,组织或聘请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专家,共同研究,对专利到期的药进行国内外市场调研。内容应包括:专利到期药的主要市场在哪儿?市场规模多大?竞争者都有哪些?各占多少市场份额?技术难点是什么?仿制成本大约是多少?周期有多长?此种药国内、国际的市场成本各是多少?效益怎么样?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哪里?是否符合本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各国政府对该专利药有否特殊政策或规定?各国的销售渠道有什么异同等。
第三,要大力加强制造技术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更新,力争在质量上高于原创药的质量,成本低于原创者的成本。要以质量取胜,以技术取胜。
第四,如果企业有志于借仿制药契机,打入国际医药市场,则应加强国际医药市场的开发和销售队伍方面的建设,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可持续性。
抢“仿”,同时也别忘了“创”
能够在仿制药发展良机到来的尖峰时刻,把握好机遇大赚一笔固然不错,但专家也同时提醒国内医药企业:在“仿”的同时,也别忘了“创”。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袁玉 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利药集中到期,给国内医药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从我国医药产业长远发展来看,仿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走路。就目前来看,只有在“仿”的同时加强“创”——把仿制药做好做精,同时努力研发新药,追求“我有你无”,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袁玉 兰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医药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只想着做一些“短、平、快”的药,舍不得投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另外,国内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有待加强。
另外,我国医药产品大多数都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在深加工方面做的不细。比如不少药物,国内企业都做成很大的颗粒,小孩服用时就让服用几分之几,这很难把握剂量,颗粒难以吞咽,掰开的药片棱角还可能划伤小孩喉咙。而国外很多药企,针对小孩服用时,会做成很精细的小包装,或者做成其他的剂型。当然,这也与我们的技术、工艺跟不上有关。
“正是由于‘创’的能力弱,知识产权意识弱,我国医药行业才‘流星企业’多,‘明星企业’少,稍微遭遇‘寒流’,比如一场知识产权诉讼,看似庞大的基业就瞬间坍塌。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一定要吸取教训。”袁玉 兰表示。
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世界专利药集中到期的阶段。近几年,每年都有不少专利药到期。而2007年,全球专利药到期更是达到巅峰: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种畅销专利药已在2007年到期,内容涵盖溃疡病用药、降压药、降脂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等多个品种,其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820亿美元。
我国医药企业大多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大批专利药的集中到期,无疑为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这种机会是均等的,国内医药企业迎来发展良机的同时,国外医药企业也早已对这个机遇“觊觎”良久。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医药企业应如何“取长补短”、做好“功课”,发挥自己的优势,在2008年分吃仿制药这块“大蛋糕”?
角逐世界舞台: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抓住仿制药发展良机,与世界医药企业角逐之前,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只有看清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医药专家、美国BRI公司药物设计和化学信息学部主任徐峻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医药企业参与国际仿制药市场竞争的优势有两点:一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料药资源丰富,同时环保成本也比较低;其次,国内医药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生产仿制药的,仿制能力相对较强。在如今已能和发达国家同步获得专利到期药物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较强的仿制能力,获得竞争优势。
但同时,我们需要“补”的“短”更多。徐峻表示,目前,制约国内医药企业角逐世界舞台的短板有三方面:一是仿制药的质量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其次是研发环境不如发达国家,研发能力有限。一旦专利到期的药物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我国医药企业的仿制能力就受到限制。第三,我国医药企业最大的劣势,是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不够,对国际医药市场的状况不甚了解。这一方面是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另一方面与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国际医药投资也不多等有关。
仿制药“蛋糕”大:应捡哪些吃?
面对仿制药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当我们厉兵秣马时,国外医药企业其实也早已蓄势待发,不少仿制药巨头甚至想把其市场“触须”伸向我国。那么,国内医药企业应怎样做才能把握好这种专利药集中到期的良机?
在徐峻看来,要分吃仿制药这块“大蛋糕”,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不能盲目。仿制药与新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规律也不同。国内企业应首先明确自身的企业定位,不能把专利到期药看作是天下免费的午餐,看到机会来了,人人都去争抢。否则,既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第二,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仿制药,那么,就应该花大气力在专利咨询上下功夫,组织或聘请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专家,共同研究,对专利到期的药进行国内外市场调研。内容应包括:专利到期药的主要市场在哪儿?市场规模多大?竞争者都有哪些?各占多少市场份额?技术难点是什么?仿制成本大约是多少?周期有多长?此种药国内、国际的市场成本各是多少?效益怎么样?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哪里?是否符合本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各国政府对该专利药有否特殊政策或规定?各国的销售渠道有什么异同等。
第三,要大力加强制造技术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更新,力争在质量上高于原创药的质量,成本低于原创者的成本。要以质量取胜,以技术取胜。
第四,如果企业有志于借仿制药契机,打入国际医药市场,则应加强国际医药市场的开发和销售队伍方面的建设,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可持续性。
抢“仿”,同时也别忘了“创”
能够在仿制药发展良机到来的尖峰时刻,把握好机遇大赚一笔固然不错,但专家也同时提醒国内医药企业:在“仿”的同时,也别忘了“创”。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袁玉 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利药集中到期,给国内医药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从我国医药产业长远发展来看,仿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走路。就目前来看,只有在“仿”的同时加强“创”——把仿制药做好做精,同时努力研发新药,追求“我有你无”,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袁玉 兰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医药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只想着做一些“短、平、快”的药,舍不得投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另外,国内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有待加强。
另外,我国医药产品大多数都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在深加工方面做的不细。比如不少药物,国内企业都做成很大的颗粒,小孩服用时就让服用几分之几,这很难把握剂量,颗粒难以吞咽,掰开的药片棱角还可能划伤小孩喉咙。而国外很多药企,针对小孩服用时,会做成很精细的小包装,或者做成其他的剂型。当然,这也与我们的技术、工艺跟不上有关。
“正是由于‘创’的能力弱,知识产权意识弱,我国医药行业才‘流星企业’多,‘明星企业’少,稍微遭遇‘寒流’,比如一场知识产权诉讼,看似庞大的基业就瞬间坍塌。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一定要吸取教训。”袁玉 兰表示。
相关报告
- ·中国中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石斛行业投资热点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疫苗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诊断试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石油化工 胶合板 纤维板 生物技术 生物化工 医药行业 煤化工 造纸 化纤 塑料薄膜 工程塑料 化妆品市场 生活用纸 合成材料 洗涤剂 醋酸 甲醇价格 二甲醚 日化行业 塑料包装 塑料薄膜 农药市场 化妆品市场 洗衣粉 洗涤剂 醋酸 甲醇价格 二甲醚 合成材料
一周热点
- ·上半年橡胶机械市场颓势尽显 出口...
- ·2014年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规模达...
- ·2022年全球特种纤维市场规模或超...
- ·商务部对美日等四地进口聚氯乙烯...
- ·中国工程轮胎制造商又将面临美国...
免费电子书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WDM模式创始人:袁亚非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林祥和他的鄂尔多斯王国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
- ·黄伟:资本大鳄玩转新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