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化工 投资 战略

2008年中国化工产业投资战略解析

2007-12-07 中国化工投资网
 

  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2007年4月25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成立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6月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正式公布,界定了节能减排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 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国家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更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
  
  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企业,对于增大成本减少收益的政策手段是存在消极情绪的,借助行政手段,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但这肯定不是一种长效机制。而作为经济手段来调整政策的实施,会全面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企业主动的选择节能减排的技术和工艺,促进节能减排的落实。
  
  目前国家可以采用的经济手段包括:对能源资源价格进行改革,运用资源税和环境污染税等手段,以及限制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等。
  
  调高资源税率,直接的动因就是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基本目的是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治污染。也正是从源头上加大企业对资源使用的成本,从而迫使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开征环境污染税,即对企业排放废水、废气、废物依量征税,鼓励企业努力减少污染和提高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另一个方面,是对生产节能减排设备、发展循环经济给予鼓励,实施优惠的税收、金融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严控其信贷投入,加快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退出步伐,着重支持技术创新和改造。
  
  总之,在坚持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外,节能减排应更多的依靠经济和市场手段,只有这样,才最有效更长效。世界银行在一篇报告中就强调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报告指出,国外有的经济学家曾对2500家公司做过一次研究发现,能源使用量降低55%归功于价格调整的结果,17%是研究与开发的结果。

  出口退税的调整也将限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
  
  继去年9月份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之后,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以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
  
  7月1日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增势有所回落。9月份全行业出口贸易额87.7亿美元,比6月份(91.5亿美元)减少3.8亿美元,出口同比增幅由6月份的41.9%下降到9月份的34.5%,回落7.4个百分点。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可以合理配置和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限制资源性产品的过度开发,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和全民的长远利益。
  
  节能减排也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企业本身来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节能减排可以促使企业节本降耗、增效增收,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我们的企业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新工艺、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实现“生产能耗降低”和“污染物零排放”目标的同时,加快产业升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必将引导行业拉开整合的大幕
  
  节能减排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影响较大,会逐渐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而对于那些具有资源优势、产业配套完整、环保优势的行业龙头将获得非常好的发展契机。能耗和物耗的强制降低,排放物的减少,意味着企业要采用新的工艺和投入新的设备,要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这些无疑会加大这些行业企业的成本。同时,国家将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部分企业将强制关停,对企业是严峻的挑战。节能减排政策将加快部分外延式扩张的行业进行整体性、区域性调整,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获得发展机遇,而对于那些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使得市场的兼并机会增加,龙头企业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其发展壮大,并与国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一些拥有技术成本优势,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强,且处在节能减排重点行业的优势公司将是我们2008年值得关注的投资重点,他们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必将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未来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也理应享有更高的估值水平。
  
  节能减排背景之下的投资思路
   
  聚氨酯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引导MDI新需求
  
  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异氰酸酯产品,是聚氨酯(PU)产品的主要原料。PU制品具有塑料和橡胶的双重优点,广泛用作建筑、汽车、船舶、制鞋、磁带、航空、电子、玻璃纤维、金属等的粘合剂,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迅速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除了以上传统需求以外,今后MDI高增长速度的主要驱动力将是高效保温产品。聚氨酯在屋顶、住宅房屋及地板保温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将带动MDI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对MDI的需求年增长率高达20%以上。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5%。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节能降耗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根据国家最新规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对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六城市,所有新建筑强制推行一步达到节能65%的标准,“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要实现节约1.01亿吨标准煤,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16亿平方米,改造5.6亿平方米。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的2倍,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潜力十分巨大。从全国范围看,建筑保温行业预计几年后每年将诞生近2000亿元的市场,相关保温材料如苯乙烯、聚氨酯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
  今后几年,全球对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势。预计到2011年,全球MDI需求量将超过480万吨,供应仍然紧张。近几年来,亚太地区成为全球MDI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又是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多年来,中国每年对MDI需求增长率都在20 %以上,2006年更是达到36.6%,已成为世界第二大MDI市场。从2006年我国MDI进出口情况可知,我国的MDI供需缺口仍旧很大,约为40万吨,故而其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据中国石化协会预计,考虑到节能需求,2011年国内MDI的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以上。建议关注烟台万华。

  目前全球只有五家公司巴斯夫、拜耳、陶氏化学、亨斯迈和烟台万华掌握MDI生产工艺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呈现出一定的寡头垄断局面。
  
  有机硅——下游发展大有可为
  
  有机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结构”,这种特殊分子结构使它集有机物的特性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硅产品的最突出性能是:耐温性、耐候性、电气绝缘性能、生理惰性、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被誉为“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建材(密封胶)、纺织(涂层)、轻工、医疗(生物材料)、机械、交通运输、塑料橡胶等各行业,下游产品牌号更是高达1万多种。以农药中的有机硅添加剂为例,它可以极大的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迅速发挥药效,促使喷雾药液快速吸收,且耐雨水冲刷,从而提高药效一倍以上,而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符合长期环保的要求,但遗憾的是这些有机硅的下游终端产品几乎都掌握在国外大公司的手中。
  
  从有机硅工业的产业链来看,单体是有机硅工业的基础,而高附加值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则是整个产业链中最赚钱的部分,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以德固赛的涂料有机硅添加剂为例,他们从国内采购单体加工成成品,可以赚到100%的利润。国外主要有机硅巨头的利润大部分来自用自产单体开发出的各类有机硅下游产品,仅道康宁公司目前就约有7000种有机硅产品在销售,每年另有约900项产品在研。

  我国有机硅工业自2000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2000~2006年我国有机硅单体的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由4.6万吨、14.1万吨增长至22.5万吨、50.1万吨,年均消费增长率为23.5%,同期自给率由32.6%提高到44.9%,我国已成为全球有机硅产、需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主要有机硅产品产能如下表所示。而有机硅工业投资的火热场面仍在继续,预计到2010年有机硅单体的新增产能将达到157.2万吨/年,聚硅氧烷将新增78.6万吨/年的产能,缺口将逐渐得到弥补,目前单体产能已有过剩倾向。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国内的新安股份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国际有机硅巨头“迈图”合作,在单体生产工艺以及下游产品的开拓上已经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循环经济——点绿成金
  
  循环经济又称“点绿成金”的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使用期,提高使用率。循环经济对于化工行业实施节能减排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做到节能和减排。化工行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各行各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大背景下,化工行业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已经势在必行。未来几年内,技术含量高、有利于环保、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化工项目将成为发展重点。这方面新安股份的有机硅和草甘膦的“氯循环”工艺是循环经济典范,公司将草甘膦生产中回收的氯甲烷用于有机硅生产的原料,而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又可以用于草甘膦生产,仅回收的氯甲烷就基本可以满足公司的需求,减少污染排放,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