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垄断 疫苗 流通 体系

垄断严重 疫苗流通体系须自省

2007-12-25 中国化工投资网
 

    无论现行的统购统销、分购统销或者分散购销模式,其弊端要么是疫苗质量难以监督和保障,要么便是某些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权力和资源过度垄断。

    疫苗通过合理渠道流通本是保障公共卫生体系正常运行、确保民众健康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两年,暴露于此环节的一些不和谐 声音却让人不免为之担心。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某省疾控中心将疫苗配送权力“出租”给北京某公司的事件。该公司涉嫌靠垄断攫取巨额利润,并致所有二类疫苗必须经过该公司才能被接种,造成当地疫苗供应紧张;甚至还涉嫌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尽管有关部门对此事尚未给出调查结论,但事件中再次涉及到疫苗流通中的一些敏感部位,自然吸引了诸多业内外人士的视线。

    疫苗是特殊商品,国家向来对于疫苗流通和销售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2005年施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疫苗流通管理。但是根据上述报道,在疫苗流通环节,一些职能部门仍然在将权力和资源进行交换,致使形成垄断,甚或导致腐败孳生,着实令人忧虑。无独有偶,去年震惊业界的广东省疾控中心罗耀星窝案仿佛与之有颇多类似之处。这其中固然有当事人职业操守沦丧的因素,但值得进一步反思的则是体制的缺陷,特别是如若漏洞不堵,极有可能最终威胁到公众的利益和健康。

    长久以来,疫苗领域都保持着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流通体制,至近年来国家放开对二类疫苗的流通限制,这一体制虽有所松动,但在很多地方,垄断采购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与整个医疗体制有关,也与疫苗本身的商品属性相关。一方面,疫苗涉及公共卫生领域,是市场调节机制容易失灵的地方,政府需要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疫苗本身的药品特性决定了其在储存、运输、管理方面的要求严格,比较单纯的渠道是保证疫苗质量安全的有效之举。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旧有的体制也的确发挥了维护公共卫生健康的作用。

    但上述媒体报道的事件和去年的罗耀星窝案所暴露出的问题却让人不得不认真反思体制的弊病:无论现行的统购统销、分购统销或者分散购销模式,其弊端要么是疫苗质量难以监督和保障,要么便是某些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权力和资源过度垄断,不但无法有效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效用,还给权力拥有者造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以罗耀星为例,正是由于其在疫苗采购过程中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力,因而成为疫苗供应厂家、商家的重点“公关”对象,为其堕入腐败打下了注脚。

    更重要的是,分析近年来类似事件在疾控领域的高密度爆发,其实质症结还是对于权力拥有者或权力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一直以来,作为重要的财政补充,疫苗流通环节中有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各级疾控机构“瓜分”,政府部门一直默认。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其对个中利益行为的审视和监督,加之疫苗采购行为大多缺乏公开和透明,也为利益的交换提供了施展的空间。

    想必对于媒体所揭发的事件,相关部门最终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调查结果。同时,笔者也相信诸如罗耀星式的案例只是个别。但从长远来看,疾控领域不断发生类似事件却是给政府和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对于疫苗流通这个关系到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监管都应做重新检视和认真考量,尤其应特别重视其中的利益问题。否则,腐败苗头如不尽快遏制,最终很有可能重蹈药品回扣之覆辙,且其危害更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