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药企 研发 资金

国际药企大举进入 我国亟待增加研发资金

2007-11-14 中国化工投资网
 

    过去药物开发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随着中国经济与科研的快速发展,跨国制药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进行药品研发活动。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新药研发的最大瓶颈在于资金不足。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罗氏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华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研发中心,意味着跨国药企在华研发正在向核心进发。在跨国公司的版图中,中国已经成为战略要地。 

    日前,罗氏宣布在上海成立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据悉,这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第一个全功能临床药品开发中心。

    罗氏是首个将药品临床开发全过程所需要的全套功能带到中国的跨国药企。据介绍,该开发中心拥有完整的药品开发功能,包括从早期创新的探索设计开始,到高效率的后期临床开发,直至完成产品上市的注册申请。目前该开发中心已拥有80多名员工,致力于与中国的学者、专家及专业人才合作开发创新药品。

    跨国药企在华研发向核心推进 

    过去药物开发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随着中国经济与科研的快速发展,跨国制药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进行药品研发活动。

    对于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罗氏全球药品开发部负责人Jean-Jacques Garaud表示有四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市场因素和影响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医药市场,选择中国有助于罗氏在全球市场布局;其次是完成在中国的药品临床布局;在中国成立开发中心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当地的病人和需要,与中国的治疗市场更贴近;第三是中国政府支持制药行业加大研发力度,罗氏将与中国企业密切合作,不断开发新药;第四是中国有丰富的专业人才和良好的技术力量,可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胡沫认为,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研发投资的可行性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充足的人才储备、健全的监管机制、开放的科研环境。“我们之所以在中国成立全功能药品开发中心,是因为中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长远来看,我们相信中国将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源发地”。

    据胡沫介绍,瑞士、德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3年前就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因为中国能够提供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还有巨大的商机。“中国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机会”。 

    据悉,2004年罗氏在上海建立了药品研究中心,2005年罗氏又成立了采用国际制药行业先进技术和设施的高致敏生产基地。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的成立,使罗氏成为首个在中国拥有完整医药价值链的跨国药企。“未来20年,中国将在科学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胡沫认为。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罗氏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华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研发中心,跨国药企在华研发正在向核心进发。在跨国公司的版图中,中国已经成为战略要地。

    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在医药尤其是在生物医药方面发展很快,而且我国有劳动力 资源优势(行情 股吧),研发投入比较少,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多优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海外资本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利用中国资源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许多跨国药企 “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不仅拥有科研人才“物美价廉”及在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等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研发成本,分散研发的风险,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快上市步伐。

    据了解,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支付的科研费用只相当于发达地区的1/4或1/5。此外,新药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的70%以上用于临床研究。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而中国大量的患者样本也会让临床试验中样本采集更加便捷,并且统计数据完善,从而加速试验进程。

    对此,胡沫认为,节约成本不是跨国药企进入中国的出发点,主要是中国发展速度很快,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跨国公司不能忽视的。

    据悉,在过去的3年中,已经有20多家跨国药企将重金砸向中国药物研发领域,持续引发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中国热。胡沫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发中心进入中国” 。

    本土研发瓶颈待突破

    据专家介绍,一个完整的医药产业价值链包括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四大环节,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15-20年的时间,平均投资高达10亿美元。

    “创新药物开发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每10万个新分子中只有10个能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最后只有一个能成为上市的治疗方案。每一个成功上市药物的投资都超过10亿瑞士法郎。”胡沫表示,“这个行业是一个高风险和高投入的行业。”

    相对于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的研发潮,我国的本土研发能力显得相当薄弱。我国制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没有形成集团优势,经济实力明显不足。中外制药企业的实力悬殊,导致了双方在新药研发投入上的巨大差距。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新药研发的最大瓶颈在于资金不足。国外一般每年对新药研发的投入是药品年销售额的15%左右,而我国制药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至多也不过是年销售额的2%-3%,有些制药企业因为财力和物力有限,对于新药研发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我国非常缺乏医药研发方面的人才,跨国制药企业的进入使这种人才危机加剧。

    据悉,目前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的本土人才达到八成以上,罗氏研发中心本土人员有80个,占93%。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才的掠夺。

    专家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中国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因为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市场竞争加大,迫使国内医药企业想办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此外,跨国公司的进入也能为中国带来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和做法。跨国公司进入后会对大量的本土人员进行培训,随着更多的研发中心的建立,中国会出现一批具有本土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这将加快中国参与全球研发的脚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