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配套产品 苯胺

配套产品束缚苯胺产业发展

2007-10-31 中国化工投资网
 
随着国内产能的大幅扩张,到2007年底我国苯胺年产能将达到15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而下游配套产品发展速度却无法有效跟进,致使今年苯胺价格长时间在成本边缘徘徊,甚至亏损。目前市场价格运行在10300~10500元(吨价,下同),个别企业价格甚至跌破1万元,执行到9900元,已接近生产成本。为了解决行业发展过快这一棘手问题,业内 人士不断寻求解决未来供需严重失衡困局的措施和方法,这也是近期业内高层座谈会频繁召开的主要目的。放眼世界,重视国际市场,加快拓展国际市场步伐,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国内市场严重过剩
 
  今年苯胺产能进一步扩充,据统计,已具备实现生产的能力将近150万吨,比去年增长近50万吨,增长速度达到50%,是近些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如吉林康乃尔30万吨/年苯胺装置(一期15万吨/年已建成准备近期投产)、江苏安邦电化(5万吨/年)、江苏盐城源泉(6万吨/年)、山东海化(5万吨/年)等均已具备开车条件。虽然下游配套产品如MDI、环己胺、助剂、染料等,在各大苯胺生产企业都有规划,但已经建成的企业很少,正在配套建设的企业进展也非常缓慢,苯胺仍然作为主要商品出售,形成国内市场严重过剩的局面。
 
  国际市场仍有空间
 
  然而国际市场却仍有空间。国外苯胺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铁粉法工艺)、印度等。在生产工艺上,国内外生产企业不同,国外(如美国、日本等)许多企业采用的是苯酚氨解制取苯胺。根据今年国际市场走势,苯酚价格基本上是在高位运行,目前苯酚CFR至中国主港吨价达1575美元,高时达1650美元,这就造成了苯胺生产的高成本。另外,国外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及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均直接影响到国外苯胺企业的开工率。这些都给我们国内生产企业很好的市场机遇。面对广阔的出口空间,各企业需在开拓国外市场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以减少国内压力。
 
  出口企业北弱南强
 
  目前苯胺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中石化南化公司、泰兴新浦、江阴双良等,形成“北弱南强”的局面。造成这个现状的主要因素是南方基础深厚,港口较多,国际运输体系相对规范、完善,拥有运输优势,出口市场相对稳定,区域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早,且外资企业多分布在江浙区域,在苯胺及上游纯苯、下游MDI、染料等产品的进出口,均显示其资源优势,出口市场稳定;北方基础相对薄弱,且新增苯胺装置几乎都是近两年的项目,国际市场开拓不足,市场资源较少,再加上北方地区生产企业出口意识也相对淡薄。
 
  应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根据目前行业现状,建议国内企业在维护国内市场秩序,保持南、北方市场的协调,避免区域竞争加剧,建立区域沟通机制,保障国内市场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国际市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拓展空间,南方地区应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北方地区应强化出口意识,在加强企业自身业务能力、开发有效资源上做出努力;二是调整国内供应与出口份额的比例关系,平衡好整体市场需求,落实好企业的产销配合政策;三是从行业整体利益和本企业长远利益出发,规范出口市场运行体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以求未来市场的稳定,行业的长治久安。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