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化纤行业 "质量效益型转变"

化纤行业急需实现"质量效益型转变"

2007-10-19 中国化工投资网
 

    把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为“十一五”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化纤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化纤工业发展处于资源受限和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之下,对此,在日前于浙江绍兴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表示,化纤业必须尽快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 环境友好行业”的主要途径。

    技术进步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化纤产能、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但却主要是以量大面广的中低档化纤及化纤纺织品制造为主。“十一五”期间,要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技术进步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谈到技术进步的具体要求,郑植艺认为:“首要目标是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的化纤产业。”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高新技术为解决化纤业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无限空间,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各种助剂、工艺、设备与制造、控制系统、检测手段、回收、三废处理等。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当前化纤业中的工艺、装备、过程控制及管理问题,可以达到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的目的,这些问题量大面广,是最大的市场需求,也最容易取得实在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性化纤产品。当前我国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开发仍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较低的品种上,占到80%的比例。从差别化商品化品种开发大类分析,我国产品在多组分、多性能、多功能方面差距较大,而这些正是高新技术应用水平的体现。

    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纤维和再生纤维。主要是发展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可生物降解纤维,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加快再生涤纶短纤维、再生涤纶长丝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幅提高这些纤维在总量中的比例。

    除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化纤产业外,为替代日趋紧缺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原料,实现可持续发展,郑植艺表示:“化纤业技术进步的第二大目标是发展生物质工程技术。”

    具体来说,应研发聚乳酸纤维PLA、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物法多元醇技术、可再生多类速生林材应用技术产业化、多类蛋白纤维系列技术等。近期要加快发展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系列,实现产业化目标,并争取生物法多元醇、植物秸秆制化学浆等产业化技术研究的突破。

    郑植艺认为:“化纤业技术进步的第三个目标是加快高新技术纤维发展,实现重点品种的产业化生产。”

    高性能纤维可划分为高强高模纤维、耐高温纤维、抗燃纤维、耐强腐蚀纤维、特种功能纤维。“十一五”期间,新型和特种纤维的发展重点是:碳纤维(PAN基)应形成5000吨~7000吨/年产业化生产能力,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并形成原丝—预氧化丝—碳纤—预浸布及复合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芳纶1414纤维要加强基础研发,尽快突破中试,形成500吨~1000吨/年级的产业化生产能力;PTT纤维要利用杜邦、壳牌两种工艺路线,迅速形成15 万吨/年产能;PPS纤维应加强基础研发,形成1000吨/年级产业化规模,同时强化下游应用开发与产业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突破十氢萘工艺技术产业化,形成3000吨/年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产业升级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行业技术进步的最终落脚点,应是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产业升级上,考核产业升级的指标很多,结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郑植艺认为主要可以看两个指标。

    首先是节能、降耗、减排,达到清洁生产目标。

    国务院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根据这些目标,在中国化纤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也制定了相应的约束性指标。中国化纤产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约1900 千克标准煤,虽高于全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但在制造业中处于较低水 平。各主要品种综合能耗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已很接近,聚酯聚合综合能耗已经低于世界水平;其他品种略高,但均在10 %以内。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工程技术的提高,我国化纤产业综合能耗水平到2010年比2005年降低20% 的目标能够实现。

    第二是品牌创造

    截至2007年9月,我国化纤行业名牌(国家认可)有25个,其中涤纶民用长丝4个,国内市场占有率2 3.6%,出口市场占有率16%;粘胶短丝6个,国内市场占有率50.2%,出口市场占有率77.9%;锦纶工业丝 1个,国内市场占有率15.6%,出口市场占有率83.2%。我国化纤行业中的品牌与我国占世界化纤总量的比重相比,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产品品牌基础上的企业品牌更是为数甚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品牌创造为带动,打造从化纤原料到服装产品的品牌产业链,可以全面促进化纤产业升级。

    中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动,得益于“商品、技术、资本市场”的高度开放。仅以化纤、化纤上下游进出口统计,中国化纤产业和全世界的直接关联度已达47%,间接关联度87%,中国化纤产业已是 国际化纤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合作是中国化纤产业运行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