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需出台政策解决新药研发困难
随着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国内医药企业研发创新药将获得“快速审批”和“特殊审批”的政策鼓励。然而,众多医药企业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和对既有盈利模式的依赖,在创新药研发上的投入仍然很少;另一些尝试研发创新药的企业受到现有环境的重重束缚,创新之路举步维艰。
10月1日起,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在提高仿制药审批门槛的同时,对创新药实行“快速审批”和“特殊审批”的鼓励政策。
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发布实施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布了《药品注册特殊审批程序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四类创制的新药、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可以进入“绿色通道”。分析人士认为,该暂行办法对进入“绿色通道”的药品类型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而且有了详细可行的操作规程,办法出台后将有助于促进医药企业进行特殊药品的研发。
2006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美国制药企业的毛利率大约在90%-95%。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众多企业争相进入医药行业“淘宝”,而创新药的研发正是他们押宝获利的对象。
然而,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仅占全球市场的3%左右,大约6000余家制药企业中超过98%在生产国外专利已经过期的“仿制药”,真正的创新药研发在国内几乎是空白。
创新呼声高企业投入少
魏先生是石家庄某制药集团的市场部经理,在制药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对制药市场的动态和规则了如执掌。
谈及新药开发,魏先生一脸苦笑:“新药开发的风险太大了,各个企业对新药开发十分谨慎,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现在呼吁搞创新药的声音很高,但受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更愿意把资金和精力用来生产仿制药。”
国内的医药市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有区别的。在国外,一家医药企业如果没有新药方面的投入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企业没有新药就没有竞争力,股民不答应,市场更不答应;而国内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即使企业没有创新药也可以生存下去,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市场运作能力。
现在,国内药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掌控在医院手里,药店的零售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只要医药企业把医院的关系打通了,事情可能就办妥了。以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仿制药为例,一瓶药的生产成本在4元左右,卖给医院10元,医生推荐可得提成4元,最终到患者手里就是20多元一瓶。企业不进行巨额投资研制新药也能获得丰厚利润。
此外,医药企业对风险的考虑也限制了其创新投入。石家庄一家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现在国内外市场的原料药价格都在持续走低,公司也曾经想过搞创新药,可是方案刚提出来就被董事会否决了,因为现有原料药的利润虽然低,却可以保证利润,创新药投资周期长,公司恐怕等不到实现盈利就已经破产了。
目前,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家,许多企业在低水平地重复生产,有的企业能生产上百个品种的仿制药品,而真正属于自主研发的产品几乎没有。
从国外一些著名医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为了保持持续发展,其R&D(研发投入)至少要占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而中国制药企业的R&D投入一般不超过3%,我国整个医药工业在新药开发方面的投入近几年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 发展新药阻力重重
行业潜规则和较弱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企业的研发热情,但克服这些困难之后就能够取得研发的成功吗?有“吃螃蟹”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创新药研发决非是一条坦途。
曲哲是较早回国从事创新药的“海归”,由于学的专业是肿瘤生物学,他想在国内建立一个药物早期筛选评价平台,借助生物芯片、基因图谱、生物统计以及化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生物科技领域的最新技术,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几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尝到了创新药研发的艰辛。
新药开发一般分为临床前和临床两个阶段。临床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先导化合物,根据基础研究发现的“靶点”(疾病的弱点),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筛选、合成,确定药物候选方案,然后进行动物试验。曲哲要建立的平台就是要缩短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周期,提高研发的效率。
曲哲的这个体系在全球创新药研发领域也属于先进行列。可是从2001年年初创业到现在,他的公司一直都没有实现盈利,产品的开发进度遇到了从未预想到的阻力。
“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在生产仿制药,即使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那里通过的I类新药,也几乎没有国内企业的原创性成果,大部分还是来自欧美,只不过在中国被‘基因突变’了。国内的医药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这让创新药研发企业在国内的生存空间变得极为有限。”曲哲表示。
曲哲说:“在国内,所谓的‘新药’可能就是换个包装或者换个剂型,将过去的片剂做成胶囊就是一个新药。整个药品管理体系从注册管理办法,到申报内容、具体要求,然后到指导临床研究的技术规范,几乎所有环节的政策和法律体系都存在欠缺,不足以指导创新药的研发。”
另外,曲哲还发现,在进行新药申报的过程中,药监部门要求制药企业不仅提供药物临床前试验的各项数据,还要提供药物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甚至包装设计。对于仿制药这很容易做到,因为仿制药是国外已经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实验数据在网上都能查到,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确保生产工艺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创新药是过去没有的化合物,所有数据都要根据临床试验一步一步获得,在这之前就要考虑生产工艺在逻辑上说不通。
一般来说,创新药研发企业会在临床试验之前即为药物申请专利,专利保护年限为20年。一个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新药,提早1年上市就意味着10亿美元的收入,为了能够在专利保护时间内尽快上市,制药企业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曲哲的初衷是用生物技术缩短新药研发时间,但没有想到的是在临床试验前节省的时间都在审批过程中白白流失了。
“国内新药注册是审批制,在审批时间上,国内制药企业就比国外落后很多,这延缓了新药的上市时间。”曲哲显得有些无奈。
此外,国内临床医生的大部分经验来自仿制药,缺乏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创新思维模式。
更让曲哲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投入上亿元研发出创新药,在国内并不意味着可观的销售收入。“国家发改委对药品以制造成本而不是研发成本定价,小分子化学药主要成本是研发,制造成本很低。”曲哲无奈地说。
“我国目前的药品管理体系还不适用于鼓励创新药研发。”曲哲说。在国内做了7年创新药,他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创新药研发是一个受特殊法律调控的行业,当法律都不健全的时候,这个产业怎么发展?
更重要的是,国内缺乏创新药研发的评估体系,这让希望与国内企业合作的国际制药企业很难做出决策。“他们缺乏技术评价的能力,根本无法评价我们的技术是好还是不好。”曲哲说。
于是有的企业去大学中找专家来评估,有的企业到临床医生那里直接了解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的有效性。在曲哲看来,这种做法很难想象。“因为必须是在试验数据完备的情况下才能对药物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光凭几个临床医生的信息很难做出准确结论。”他说。
此外,“即使企业克服种种困难搞出了创新药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我们的客户最关心的。”另一家搞创新药研发的企业老总吴越说。
吴越认为,尤其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环节,由于此时的化合物更接近即将上市的药物,制药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逐步增加,国内已经形成的仿制风气不利于创新药的生存。
“制药业是个可以全球化的行业,但在国内做创新药的成功率可能比较低,因为制药行业不仅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CEO黎志良说。
- ·中国中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石斛行业投资热点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疫苗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诊断试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上半年橡胶机械市场颓势尽显 出口...
- ·2014年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规模达...
- ·2022年全球特种纤维市场规模或超...
- ·商务部对美日等四地进口聚氯乙烯...
- ·中国工程轮胎制造商又将面临美国...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WDM模式创始人:袁亚非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林祥和他的鄂尔多斯王国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
- ·黄伟:资本大鳄玩转新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