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橡胶产业

橡胶产业加码国际化

2015-08-11 中国化工投资网
 

  去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泰期间,和泰国政府签署的备忘录中有两项涉及农产品的内容:大米换高铁、橡胶换高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橡胶的谈判过程异常艰难,经过多次谈判,双方最终签下了框架性协议,但细节性问题仍在敲定中。

  中方的谈判代表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橡胶换高铁的协议中,中化将负责从泰国进口20万吨橡胶。不过,由于橡胶在泰国国内的市场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为了避免价格倒挂,双方就进口价格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

  扩张海外

  作为成立最早的国有外贸企业之一,中化长期经营石油、化肥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但随着外贸经营体制变革,企业发展遭遇挑战。现在,中化正围绕“一带一路”加快海外业务布局。

  中化国际是中化旗下上市公司,而天然橡胶在中化国际业绩中占比近三成。

  泰国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去年年末,泰国农业经济办公室表示,预计泰国2014/2015年度橡胶产量将增加2.6%,至443万吨。尽管谈判艰难,但对于中化来说,在橡胶产业上和泰国的合作是海外战略并不可少的一步。

  2004年开始,中化的橡胶业务开始转型,从单纯的贸易转向上游加工环节。随即,中化国际在云南、海南收购了三家民营橡胶生产企业。当时,中国国内橡胶生产能力仅有60多万吨,而国内市场需求却超过25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

  中国只有海南西部、云南西双版纳洲有部分热土资源可以种植橡胶,优质资源基本都在国外。在国内搭建了10万吨的年产能后,中化国际开始着手准备进军海外。2007年,中化国际收购了马来西亚的一家工厂;次年,中化国际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GMG,利用GMG平台,又于2010年收购了泰国天然橡胶的鼻祖德美行公司。2年后,中国国际以16亿元收购比利时SI.T公司3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不过,即便是在行业低谷期,中化的海外拓展步伐并没有停止。中化集团总裁助理、中化国际董事长张增根透露,未来收购还将继续,进一步充实上游资源和产业链。中化国际今年天然橡胶的销售目标是100万吨。

  走出去碰过的那些坑

  中化国际海外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中化国际总经理覃衡德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忆,2007年收购马来西亚欧马橡胶公司后,决定撤掉原有的管理团队自己接管工厂,后来发现根本行不通。在当地收购原料需要人脉,即使出再高的价格,没有几十年的交情,胶农胶商也不愿意合作。经过一年的痛苦期,交了学费后,公司又把原来的管理团队请了回来,中化只从财务、管理体系、资金、市场上提供支持。现在,该工厂生产和盈利都很稳定。

  除了投后管控,还有政治和外交问题需要面对。中化国际天然橡胶业务的种植和加工环节,多数位于东南亚和非洲。在一些政治和市场环境不是很稳定的国家,往往要面临很大的风险。张增根说,中化和合作伙伴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多种合作模式,以降低投资风险。

  截至2014年年末,中化集团境外资产总额超过2500亿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超过70%;实现利润近60亿元,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一半。

  对于一些公司来说,海外资产以及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比重,通常被外界用来衡量其海外业务发展的程度。但是现在,海外战略的重要议题不仅仅是收入和资产,如何融入当地的社会可能是央企本土化要学的一门课。

  张增根说,中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深入了解当地宗教、风俗,“不但要学会当地的语言,还要知道当地人的基本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