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钾肥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化钾肥大单垄断 年涨价100美元惹质疑

2010-11-10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化化肥与加拿大钾肥供应商Canpotex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商定2011-2013年,中化化肥将继续独家代理Canpotex公司在中国的钾肥销售,总量不低于我国海外钾肥进口量33.33%的份额。

  必和必拓钾肥战以婉拒落槌 加钾竞逐者将挤破门

  春风得意的中化化肥(0297.HK)或许不曾想到,签下一张三年的买单,却掀起一场质疑的波澜。

  10月20日,中化化肥与加拿大钾肥供应商Canpotex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商定2011-2013年,中化化肥将继续独家代理Canpotex公司在中国的钾肥销售,总量不低于我国海外钾肥进口量33.33%的份额。

  在必和必拓“逼宫”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试图在钾肥领域再谋供应垄断的时刻,中化化肥方面认为,此举本应被解读成保证中方钾肥供应的好消息。

  但由于被披露的拟议钾肥价格,经折算后分为每吨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远远高于今年以来400美元的均价,顿时激起千层浪。

  “从供应保障来看,这明显有利于中方。但从价格来看,大幅飙涨则令人难以理解。”11月8日,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对本报记者表示,“这让外界不得不产生怀疑,中化化肥和加钾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

  Canpotex是由Potash及另外两家加拿大钾肥生产商平均拥有的公司,而Potash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份。

  11月8日,中化化肥的一位内部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一丝无奈:“那只是一个框架协议,向加方提出供应约束。拟议价格也只是未来价格的一个上限,还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谈判。”

  该人士坦言,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低谷后,目前随着钾肥价格的回暖、关注度的加强,钾肥进口谈判机制也重新面临质疑,作为中方谈判代表的中化化肥再次感到压力。

  年涨100美元

  根据中化化肥与Canpotex签署新的谅解备忘录,中化化肥将在2011、2012、2013这三个年度分别从后者购买共100万吨、105万吨、110万吨钾肥。

  由此,一方可以锁定钾肥的中期供应,另一方则可以将中国市场占有率恢复至33%。

  但根据拟议价格,为三年分别不低于6亿美元、7.3亿美元、8.7亿美元,有媒体折算后分为每吨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

  “从资源的稀缺性来看,现在去估计钾肥未来三年的价格走势比较难。但从今年1月份以来,我国钾肥的平均到岸价也才400美元/吨。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也曾上升至800多美元/吨的情况,但眼下国内外经济状况都远未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程度。”李加楠分析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任主席武四海则于11月8日向媒体指出,中化化肥与加拿大3家钾肥供应商签署钾肥备忘录一事,是一件“应引起国家重视的事”。

  他翻出一段历史。2006年4月10日,中化化肥也是与加拿大Canpotex公司签订2007~2009年钾肥备忘录,约定中化澳门独家从Canpotex购入加拿大钾肥。按照备忘录签署的贸易额与贸易量计算,钾肥进口吨价在未来几年将年均上涨30美元左右。

  “当时在我们与外方就钾肥进口吨价的谈判处于僵持阶段的关键时刻,中化化肥与对方签署了这样一个备忘录,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武四海说。
  协会力挺

  但上述中化化肥内部人士则向记者反驳认为:“具体的进口价格还需再谈,我们怎么可能冒着高价卖不出去的风险?何况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价格低谷才刚刚过去。”

  中化化肥自2004年起,一直是Canpotex在中国市场的独家销售代理商,并获得了行业协会的理解和力挺,至今已三次签署了三年合作备忘录。

  此次备忘录还指出,中化化肥与Canpotex同意以市场情况为基础,以每6个月议定价格的方式定价。这意味着,至少中加之间的钾肥年度定价机制,已向更贴近市场波动的方式转变。

  11月8日当天,记者获得的一份来自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的报告显示:合作备忘录只是框架性地约定每年的进口数量,目的是为了及早锁定加拿大钾肥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总量,保障未来几年国内钾肥供应的基本稳定。

  “在执行备忘录时,中化化肥还需每年在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达成价格协议的基础上,与供应商Canpotex再商谈具体的进口价格、数量等。”

  钾盐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在必和必拓收购Potash Corp的“时段内”,中化与加钾这一合作备忘录的签订,正逢其时。

  一方面能放缓世界钾肥巨头“垄断”的步伐,另一方面会给予其他国际钾肥供应商一定的压力,能为中国钾肥进口联合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也为保证国产、进口、境外三者的有序发展争取了时间。

  眼下,我国的钾肥供应仍处偏紧状态。据中国化肥网11月8日公布的市场周报显示,氯化钾的港存数量已经降至80多万吨,中化和中农两大公司都表示现货紧张、控制接单,贸易商大多对后市存在乐观预期。

  “80多万吨,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港口库存量。预计今年年底我国钾肥的港口加社会总库存大约为400万吨。”李加楠认为。

  谈判机制争议

  业界不少声音认为,国内钾肥供给的缺口,为拥有进口垄断优势的中化、中农提供了在不完全竞争状况下的便利。

  在2008年“两会”上,武四海就曾指出中化、中农对钾肥进口权和国内销售整体上都形成垄断,从而能左右价位,获得巨额的垄断利润。

  据了解,我国共有10家企业具有钾肥进口经营权,但真正具有谈判、议价权力的只有中化、中农等进口企业组成联合谈判小组。这一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已经施行了五年,且利弊各异。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8日表示,这一机制现在有些争论,但“比较适宜现在的国情”。

  据海关和商务部统计,中国2007年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格每吨为243美元,同期印度275美元、东南亚350美元、巴西350美元左右;

  2008年我国进口价格虽然每吨上涨到600-650美元,但与同期巴西每吨超过1000美元;

  2009年,由于进口渠道统一,中国坚持全年没有进口高价钾肥,最终迫使供应商在2009年底签订了中国2010年到岸合同价每吨350美元的全球最低价。

  因此,亓昭英认为:“谁代表中国与跨国企业谈判不重要,只要能保持国内进口钾肥价格是世界钾肥价格的‘洼地’,农户能用得起钾肥,就是成功的进口谈判。”

  而每一次要求打破进口垄断的呼声,也都面临造成市场混乱、各家企业难有共识、延误谈判时机等的未知挑战。

  对此,李加楠认为,“这些理由都客观存在,但是目前中化化肥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本国进口企业的利益,打破垄断的形式还是很有必要。至少要成立中立的钾肥谈判机构,以国内使用用户为主体。”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0/11/1000178524403.s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