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广东 高州医院 平价 医改

【广州日报】广东高州医院因平价成名 京官前去调研医改

2010-07-07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6月22日,一批京官来到了高州,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小城,他们标准的京腔常常引起路人的注目。这是一群来自卫生部的官员,此行的目的就是来到高州医院调研。

  6月22日,一批京官来到了高州,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小城,他们标准的京腔常常引起路人的注目。这是一群来自卫生部的官员,此行的目的就是来到高州医院调研。

  卫生部官员前来,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尽管新医改的方向已经明确,但作为医改重要一环的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仍未能理出头绪。

        一位业内人士称,此举可能意味着高州医院的发展模式引起了高层对于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方向的思考。如果真是这样,这将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卫生部部长陈竺亲笔写道:“这个案例好,公立医院,尤其是贴近基层的市县级的公立医院要都办成这样,该有多好!我们是要争取更多资源,是要注意调动积极性,但要坚持公益性第一位,是要讲精神的,要有好的带头人、班子和制度的。建议将此典型作为创先争优和公立医院改革先进单位予以宣扬。”

  一直以来,广东都被认为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新思想、新做法往往在这里诞生,迅速引发全国的关注。如今,这个光荣的传统,在一所偏远的县级医院得到了延续。

  这个医院的官方名称叫做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高州医院),由于地处偏远的粤西高州市,这里并不是人们脑海中习惯的奇迹诞生地,但传奇的故事恰恰就发生在这里。高州医院成为了故事的主角,靠着平价和优质的服务,病人如潮而至,甚至与省城的大医院展开了竞争。坊间更是流传医院的种种传奇:全国最平价的医院、“无红包”医院、花小钱能治大病的医院。

  与广东其他创造奇迹的人和物一样,这所医院原本极其普通,但做事的方式却是如此的特立独行。

  一家县级医院的传奇

  这里喊出了一句与众不同的话,“人民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

  在高州医院的众多行为当中,有一点一直令外界所津津乐道,在许多医院争着创效益的时候,这里却喊出了一句与众不同的话,“人民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

  落实这句话有着一系列制度来保证。首先,为了保证药价低,所有药品网上采购。为了防范了医药“幕后交易”,每年医院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小组,群众代表和医院纪委委员现场联合监督,选购后专家小组立刻解散,班子不参与采购。2002年至2009年,该院节省的采购费用将近2.2亿元,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用药成本。

  为了让病人少掏钱,设备耗材也采取公开竞价。对临床急用而无法招投标的器械物品,在网上公示7天。期间如有提出同一产品同一质量更低价的,就按最低价购买。

  此外,医院还大幅下降医疗费用。例如,该院的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4000元/例、冠状动脉搭桥术3.5万/例。

  有的病人说,同样是一台心脏病手术,省下的钱,够我们买好几头牛了,甚至是一台几万元的小汽车。

  此外,还有极其严格的监督和处罚措施。每月底,医院都会召开医疗质量点评会,凡是无合理解释单张处方额高于80元的医生,将被点名批评。违规的医生将被减发奖金、降级使用,甚至被解聘。2009年医院对62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处罚,其中包括3名科室主任。

  医院公开“三不”承诺:不收受病人的红包礼物、不赴约病人的宴请娱乐、不分病人的贫富贵贱,建设“无红包”医院。另外,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医护人员的手机号码,全部对外公开,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

  正是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成果显现出来。据调查,2004年至2009年,该院平均每一住院病人总费用为5000元左右,人均门诊处方费用为75.75元,平均药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35%,花小钱看大病的局面初步形成。

  医院如此克制自己谋利的奇怪做法,与院长钟焕清息息相关。钟焕清常用一句话来教育医生:病人往往是要把家里的牛卖掉来看病。如果他们卖了一头牛还是看不起病,就没有来就诊的病人了。

  讲话中经常提到“牛”,反映出了钟焕清的生活经历,对于农村他并不陌生。

  197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后,钟焕清回到家乡——高州市根子镇携珠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他常遇到一些生活困苦的病人,钟焕清回忆说,“那时每次看病只收诊费1角钱。如果病人不付诊费,我也不敢问。”

  1985年,钟焕清调入高州市人民医院。随后进入了他事业的巅峰,1997年10月,他成功开展了我国地、县级医院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并逐渐奠定了他粤西第一刀的地位。在这段奋斗的日子里,他的表现近乎疯狂,一天6~7小时站在手术台;3天3夜吃住在手术室里;钻研心脏手术时,他用了60条狗来做实验。同行者称他为“拼命三郎”。

  尽管一切是为病人省钱,但这却根本不影响到这间医院的效益。从2001年~2009年,高州医院年总收入从1.2亿元增加到4.8亿元,增长了3倍;资产总值从2.1亿增长到8.5亿,增长了305%。这背后的秘密就是“薄利多销”,通过低价又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医。

  背后秘密是“薄利多销”

  去年医院的住院量6.06万多,与省人民医院接近,纯利润5000多万元。

  6月25日,一场暴雨突袭高州。络绎不绝的人打着雨伞走进高州医院的门诊大楼,如同集市一般热闹。病人奇多,是这所医院打造的一个奇迹。

  小王是冒雨前来医院复查,几个月前,他在这间医院里做了心脏手术。“来这里看病还是便宜,手术价格几乎是省城大医院的一半。”

  小王只是众多慕名前来的病人之一,像他一样的患者遍布全国23个省份,甚至包括港澳地区和美国、印尼、坦桑尼亚等国家的病人。医疗业务量之大令同行瞠目。

  钟焕清说,去年医院的住院量6.06万多,与省人民医院接近,纯利润5000多万元。普通护士每月能拿四五千元,当地普通公务员每月工资才1千多元。

  在这一时期,见证医院辉煌的大楼相继拔地而起。医院还建起150~200平方米一套的江边专家村,无偿分给医疗骨干居住。此外,还买了很多设备。

  “这都是在政府资金投入欠缺的情况下,依靠医院自己的积累修建起来的。”一位医院工作人员说。

  6月22日,一批京官来到了高州,他们是一群来自卫生部的官员,此行的目的就是来到高州医院调研。据悉,这是卫生部官员第一次集体前来高州医院调研,有着特别意义。调研组对该院的做法表示赞赏,称这种做法是可以学习的,有关的调研报告将向更高层反映。

  京官到来正处敏感时期

  尽管新医改的方向已经明确,但作为医改重要一环的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仍待定。

  卫生部官员前来,确实处于一个敏感时期。

  今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新医改指明了前进方向。根据意见,新医改的核心举措是减轻群众负担,突出公益性质;扩大保障范围,推进城乡均等;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医疗体制。

  目前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新医改着力解决的目标。新医改将在医疗体制上进行改革,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分开作为改革的方向。政府加大投入也是趋势之一。

  今年4月,全国第一次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工作会议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会议透露出的情况是,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仍然头绪难寻。

  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推行新医改的阻力很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把公立医院定位为公益性,公益性的医院定位不能走市场化道路,不能搞市场竞争,让国家用钱养起来。“公益性蒙蔽了一切。”

  市场竞争的坚定支持者

  在市场竞争中,高州医院发展起来,并取得了患者、医院与政府的三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卫生部调研组来到高州意义更加重大。在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亟待明确的关键时期,卫生部官员的到访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一位业内人士称,高州医院的发展模式甚至引起了高层对于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方向的思考。如果真是这样,这将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高州医院一直是公立医院应走市场竞争之路的坚定支持者。因为它本身的发展之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市场竞争中,高州医院发展起来,并取得了患者、医院与政府的三赢。

  创造奇迹的高州医院原本十分普通。1991 年6月28日,高五层半的医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几乎与众多的县级医院同时起步。但随后,凭着优质服务和薄利多销的策略,在市场中逐步胜出。

  钟焕清说,正因为国家没有直接拨款,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术来争取更多的病人。从病人的手中间接地收到国家的投入。“逼着我们走市场道路,才造就了医院的今天。”

  钟焕清一直强调这种观点,就像一个没有依赖父母而创出一番事业的儿子回到家里,劝告父母不要再盲目帮助那些还在依赖父母的其他子女一样,其他的子女肯定是会反对的。

  省里一些大医院对高州模式给予了模糊的评价:因为环境和病人需求不同,可以从高州医院的经验中得到启发,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

  争议:市场竞争与公益性

  钟焕清说,市场竞争与公益性并不矛盾,市场竞争可以更好地实现公益性。

  随着公益性被确定为新医改的方向,关于市场竞争与公益性矛盾的声音就出现了。钟焕清说,市场竞争与公益性并不矛盾,而且高州医院的例子证明市场竞争可以更好地实现公益性。

  钟焕清说,不要害怕学高州,高州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市场运作与公益性统一起来,所以成功了。如果有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很多像高州市人民医院这样的医院发展起来,通过市场竞争,就可以降低医疗价格,提高服务水平,可以让国家投入的钱发挥更大效能,这样群众看大病重病就更加方便了。

  新医改如果完全把医院再养起来,国家会很被动,可能投再多钱也养不起来。去年一年要国家增加4000多亿元投入,有的基层医院还是一分钱都没有。如果把所有医院都养起来,要多少钱?

  “现在笔杆子要救国家。”钟焕清对记者说,市场竞争与公益性不应该是有对立的,我们通过市场竞争达到了让老百姓花最少钱看大病的目的。新的医改也是想让群众花小钱,看好病。国家的钱,不应该直接投给公立医院,而是应投入医保和合作医疗。让各家医院去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价钱,让病人自己去选择哪家医院看病。

  这样,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医院充分竞争,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达到用小钱治大病的目标,来实现新的医疗目标。“现在医保能报销百分之六七十,如果国家再补贴百分之三十,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如果把医院养起来,合作医疗还要给钱,等于是双重给钱了。”

  镇级医院和疾控预访还是应该由国家养起来的,但县级以上的医院应走市场竞争之路,让大医院拥有像高州医院一样的生存环境也是不少业内人士的观点。

  随着媒体的报道,高州医院迅速成名,也引来了众多的参观学习者。医院一位工作人员称,今年两会之后到现在,已经有来自全国12个省的60多批参观团前来,人数达数百人之多。

  “带队参观的不是分管的市领导,就是卫生局长,参观者多是各地医院的院长。绝大部分都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只有一两家。”

  不仅对医疗事业有意义

  业内人士指出,药企与医院间已经形成同盟,推广高州模式,阻力肯定会相当大。

  纷纷涌来的参观者和病人,带活了高州的经济。当地最贵的高州大酒店里经常住着医院的参观者,客房房源时常紧张。

  尽管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者众多,但对于高州模式的学习和推广鲜有复制成功的例子。一位业内人士称,“至今仍是墙内开花墙内香”。

  尽管官方对于高州医院不乏赞许之声,卫生部门甚至直接发出向高州医院学习的文件,但关于复制高州模式也引发了争议。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表示,盲目复制高州医院可能引发“军备竞赛”。

  一位业内人士称,这样的观点给高州模式的推广带来了阻力,像烟幕弹,迷惑人们。高州医院不是搞“军备竞赛”,而是技术竞赛、服务竞赛。

  如今,就连钟焕清本人也慎谈“复制”二字了。“很多人是用复制来说事,卡住学习推广。”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药企与医院之间已经形成了同盟,推广高州模式无疑要切断这条利益链,阻力肯定会相当大。要一下子把医院的灰色收入都取消,阻力也很大。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高州模式”不但颠覆了公众、专家长期对于医改的共识,而且也颠覆了官方、医疗机构对医改的认识。医改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号,既然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县属医院可以打破医改长期以来不能冲破的僵局,那么其他城市、其他医院为什么不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地政府部门没有把权力的触手伸进高州医院是“高州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一点又有多少地方可以做到?

  高州医院一位工作人员称,尽管政府对于医院资金投入欠缺,但对于医院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却非常大。在人才引进、人才提拔、购买设备、建房、工资收入等方面,政府都给了医院很大空间。“这比资金上的投入更重要。”今年4月份,钟焕清当选为高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也体现了当地的支持。

  一位业内人士称,推广高州模式为什么遇到难题?这说明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表象的复制已经越来越难以成功了。钟焕清说,高州医院的改革不仅对于医疗事业有意义,对于其他事业单位也有意义。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sohu.com/20100706/n273304060.shtml (广州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