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收购计划被拒后现转机 光明欲14亿美元收购澳糖企
2010年伊始,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光明集团”)触角伸向了海外。继2009年8月拿下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之后,光明集团近日欲斥资15亿澳元(约合1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制糖企业CSR。但CSR在收到光明方面的洽购意向函后,“委婉”地以董事会意向 “拆分公司”为由,拒绝了光明集团的收购计划。
所谓好事多磨,光明集团此次收购决心不小,受阻以后并未放弃并购意向,双方正进行进一步洽谈。然而,情况在2月4日发生突变。来自澳大利亚方面的最新消息称,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已经拒绝CSR关于分拆其糖业部门的提议,理由是认为并不确定分拆后的CSR将如何为其未了结的石棉债务提供资金。这意味着光明集团的收购CSR之举或将出现转机。如果收购成功,光明将利用手中广阔的分销渠道让CSR食糖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将帮助其扩大食糖的生产。而最根本的是,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实现其一直以来的糖业帝国梦想。
遭拒后现曙光
在收到光明集团表露收购意愿的电邮后,CSR随后在其网站中声明:“由于CSR董事会认为拆分公司更符合股东最大利益,所以将选择继续进行这一计划。 ”CSR方面还表示,“只有当价值、时机和交易完成的可能性高度确定时,才会和光明食品进行商谈,但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保证。”不过,CSR在声明中还补充到,“不排除与光明食品进一步接洽并购事宜的可能性。 ”
去年6月,CSR曾公开表示,计划将其糖与可再生能源业务从公司其他业务分离成立一家上市公司,并计划在今年3月前完成分拆。而这块业务正是光明集团此次收购目标。今年1月15日,CSR公司就发表声明表示,仍然更倾向于继续进行糖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分拆的程序,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曾指出,相比CSR分割其糖业资产的计划而言,光明集团全部用现金收购的要约更诱人,也保险得多。光明早在2009年6月就开始谋划收购其糖业资产。
就在光明集团被拒后不到一个星期, CSR价值30亿澳元的分拆计划被联邦法院叫停,理由是可能给石棉受害人造成的影响与 “公共政策和商业道德不符”。在此次分拆计划被否决后,澳大利亚方面认为此举引发了对于CSR是否会重新考虑与光明食品结盟的猜测。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的第三大蔗糖出口国,而CSR则是澳大利亚第一大糖业企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占据近半的糖业市场份额,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的建筑产品供货商。2008年至2009年,CSR的甘蔗榨压量为1350万吨,占澳大利亚总量3170万吨的42%。
作为一家百年公司,CSR的业务主要包括建筑品和糖业两部分。由于摊子过于庞大,CSR近年来多次放出风声欲出售旗下糖业以将重心移至主业。此前,CSR在中国并无任何食糖业务。
光明集团在给CRS的信函中提到,光明集团很希望投资澳大利亚的食品行业,特别是糖业。这次收购也符合光明食品建立资源相关业务的长远战略,这些业务也包括食品相关、奶、酒和营养产品。
布局糖业帝国
资料显示,我国是全球第四大糖生产国和第三大糖消费国,食糖产量在12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糖约9公斤,是全球人均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球人均糖消费是23公斤,亚洲则为16公斤。
由于目前我国国内的制糖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光明集团收购CSR主要看重的是其可再生技术。在上海烟糖并入光明食品集团之后,糖业即被定为光明的五大核心产业之一。目前,光明集团的食糖年销售规模超过120万吨,占中国食糖消费市场约10%。
事实上,光明集团最终希望将这次大手笔的收购,来作为进军海外糖业市场的砝码。据悉,这次收购由光明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并正式负责向CSR提出收购建议。
近几年来,光明集团早已在糖业方面连连出手。而光明集团旗下的业务结构调整也将逐渐进入高潮。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在近日公开透露,澳大利亚的第二大与第三大糖业公司也在探求与光明食品集团进行资本运作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光明集团原有的糖业资产主要集中在东方先导糖酒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两块制糖资产,分别是2007年收购的广西上上糖业和2008年收购的海南白沙糖业。 2009年8月,光明集团斥资8.28亿元收购了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60%的股权,英茂糖业产量在国内糖企中处于前十的位置。通过控股英茂,光明集团进一步牢牢地控制住了国内上游企业,也由此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产销一体化糖业产业集团。
此前王宗南曾对外表示,光明集团的糖业已经确立了“资源+网络+物流+期现货+电子商务”的“五位一体”全国产业战略,形成了“上控资源、下控网络、南北布点、沿海布线”的产业布局。可见糖业已经成为光明集团的核心业务和支柱产业。而光明糖业已经越来越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正式“独当一面”。越来越多的饮料、液体奶、糖果、面包、冰淇淋、罐头、月饼制造商产品里,融合进“光明糖业基因”。
警惕“联姻”风险
光明集团首次抛出收购“绣球”后被拒,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可能在于价格。分析人士认为,澳方坚持最初的拆分计划可能是为了提高报价。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表示,CSR拒绝光明集团收购有乘机抬高价格的嫌疑。 “如果CSR真的希望将制糖业务分拆上市的话,就不会说‘只有当价值、时机和交易完成的可能性高度确定时’这样的话,这表明该公司渴望出售,但希望获得更好的条件。 ”
陈晨指出,CSR的声明使用的是迂回战术,为的是抬高报价。 “这和之前巧克力行业卡夫收购吉百利的事件非常类似。即双方都意识到并购的必要性,并相信这是一笔双赢的好买卖。分歧仅仅在于价格。 ”据其分析,目前国际国内糖价正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光明如想成功收购,还需准备更多“礼金”。
业内人士抱有并不看好此次 “联姻”的态度。精准营销专家朱丹蓬认为,CSR的股东对中方的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持谨慎怀疑态度,“中西方文化差异、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迥异,将会造成行为模式的矛盾和冲突。 ”事实也证明,在跨国并购案中,中西方内部管理融合都是最为关键和艰难的一步。
同时,也有行业人士对光明集团的收购风险表示担忧。东方艾格糖业分析师高旺提醒,糖业是一个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因此收购短期内的风险比较大。“眼下整个糖业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高企,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收购后公司的利益。 ”
此外,该项并购还面临来自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压力。专家认为,即使双方达成协议,此次收购也还需要经过中国商务部等部门的审核,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批准。对于多家潜在的外国竞购方,有可能是CSR方面抛出的 “烟幕弹”,主要的是为了提高价钱。而光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不要轻易提价。
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投资的热情正逐年高涨。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迅猛增长,达到107亿美元,超出2008年水平的四倍。但是,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在澳的投资多限于能源矿产领域,而且这些投资在去年遭受了来自政治上的更为严格的审查。因此,来自澳大利亚政府审批上的阻力正是业内人士担心此次收购能否最终成功的因素之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室主任任晓对此认为,糖果业不像矿业,并非关系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关键领域,光明的投资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他建议,中国企业被外国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应要做好“预习功课”,才能保证投资顺利进行。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0/02/0613276941002.shtml (解放日报)
- ·中国非常规油气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天然气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
- ·2010-2015年中国炼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0-2015年中国润滑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0-2015年中国燃气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四卷)
- ·2010-2015年中国天然气终端销售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
- ·上半年橡胶机械市场颓势尽显 出口...
- ·2014年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规模达...
- ·2022年全球特种纤维市场规模或超...
- ·商务部对美日等四地进口聚氯乙烯...
- ·中国工程轮胎制造商又将面临美国...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WDM模式创始人:袁亚非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林祥和他的鄂尔多斯王国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
- ·黄伟:资本大鳄玩转新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