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金太阳” 申报 藏“猫腻” 扶持 光伏 或需 另辟蹊径

【上海证券报】“金太阳”申报藏“猫腻” 扶持光伏或需另辟蹊径

2010-01-21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技术无法真正突破而导致的成本高企,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国家的财政政策再多,产业也不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去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宣告中国针对光伏业的第二轮大型补贴计划——金太阳工程正式启动。与之前第一轮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的情形相似,金太阳工程推出后同样受到国内光伏企业的热捧,各地申报踊跃。然而随着国内多个省份发布当地光伏项目入选金太阳工程的消息,申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猫腻”也浮出水面。专家提出,或许可以采取电价补贴的方式来扶持光伏产业。

  从上周起,国内多个省份先后发布当地光伏项目入选金太阳工程的消息,意味着金太阳工程首批审核结果已经出炉。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总装机量超过600兆瓦,按国家补贴50%系统建设费用计算,国家将花费财政补贴60至80亿元。

  然而,在这一申报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动作”。一位了解内情的光伏企业高层近日向记者透露,国内不少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都有虚报成本和造假之嫌,甚至出现一些企业在招标时采购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的情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警惕。

  “金太阳”

  申报惊现“双重价格”

  “金太阳工程申报结束后,一共有294个项目符合申报条件,总装机容量达600多兆瓦。如果这些容量能够在今年完成装机的话,那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的确是个很好的起点。但问题在于,这个过程中有不少申报项目都在私下做假。”上述企业高层对本报记者透露说。

  他指出,有些企业在申报项目时声称需要投入5000万才能建成,这样能拿到的补贴就可达2500万元,“但实际根本不需要那么多”。

  根据去年发布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规定,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

  “以电池片来说,一些企业向上申报的价格是16元或18元一瓦,几乎全部按照金太阳工程相关文件中的上限来申报,而这些项目承包商的供应商也以这个价格为基准来签合同。但外界不知道的是,私底下其实还有第二个价格。”上述人士说。

  据他透露,电池片实际的购买价只需12元一瓦,虚报部分超过实际购买价40至50%,“我这些数字都是有根据的。据我所知,已经有人在这么操作。”

  “这一现象其实比较普遍,因为一旦有人这么做了,别的企业很快会效仿,毕竟,不这么做就意味着吃亏。而如果600多兆瓦都这么来操作的话,那么可以想见,未来建起来的这一批项目在质量和效益上都会面临一定问题。”上述高层说。

  事实上,在以往的财政补助项目中就曾出现过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争取补助资金而虚报项目,为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的现象。而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去年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也曾就金太阳工程的建设质量及可能存在的安全质量事故表示过担心。

  在上述企业高层看来,中国对光伏业补贴的初衷是好的,试图扩大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结构比重的迫切心情也可理解,但上述问题的出现使得“第一步就走得不够健康”,“政府应该借助更专业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而不应仅依赖投资和资本”。

  专家:

  金太阳工程“小动作”难免

  “金太阳工程申报过程中的‘小动作’问题难免会存在,因此我个人不建议国家继续采取这样的补贴方式。”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说。

  他认为,金太阳工程涉及的问题不仅局限在项目申报阶段,包括后续核查、项目建成以后的运行监管都存在隐患,“因为补贴的资金是先行拨付的,但这些光伏项目的发电却要延续多年,其质量问题或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来,这一问题又如何解决?”

  此前,三部委出台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项目的装机容量、运行期、业主单位能力等都提出了要求,同时规定采用的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主要设备必须通过国家批准认证机构的认证,但没有硬性规定太阳能光电产品的发电效率,也没有明确规定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质量标准和验收程序。

  本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些光伏企业为争抢紧俏的多晶硅原材料,采购了部分纯度较低的多晶硅,生产出的光伏电池组件不符合出口要求,积压在仓库内。而随着金太阳工程的推出,这些产品很可能通过这一“绿色通道”完成“出口转内销”。

  “如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外转内’的二级品,可能现在验收合格,多年以后的运行却会出现问题。”魏启东说。

  他认为,金太阳工程作为启动光伏补贴的“应急”政策,推出本身无可厚非,但不能以此作为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应当把后续的补贴计划、补贴原则尽快明确下来。

  对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指出,在看到金太阳工程对产业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国内光伏产业要想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金太阳工程就可以解决。

  “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技术无法真正突破而导致的成本高企,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国家的财政政策再多,产业也不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姜谦说。

  业内人士建议

  光伏先并网但不上网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光电建筑一体化还是金太阳工程都只是“权宜之计”,能否实现上网发电才是决定国内光伏市场是否真正启动的关键步骤。

  “其实在欧洲,基本都采取电价补贴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容易操作,而且很透明。”魏启东对本报记者说。

  国内唯一有能力实现小型光伏逆变器批量出口的企业中航工业上海航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海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在早期可以多尝试与电网合作,将资金用于改造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上。

  “而为了鼓励电网接受可再生能源,先期可以采用并网而不上网的办法。”据他介绍,日本最初就采用这种方式,规定光伏发电可以并网,但电力不能往电网里送,这样就不会对电网造成影响。

  “其实这个规定是非常保守的,小容量向电网送电并没有问题。”蒋海江说,“通常一个区域内的本地发电、分布发电,只要总量不超过电网供电总量的15%就不会有事。而随着技术的提升,日本目前已经放开了这一规定。”

  在他看来,“并网而不上网”这一做法的好处在于既避免了可再生能源并网初期因技术不成熟造成电网不稳定继而导致电网拒绝接纳的尴尬,同时也尽早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因为光伏并网后发的电可供发电者自身使用,这样就减少了传统电网的用电量。”

  据了解,国家电网正准备投入十几个亿研究改进新能源上网发电相关技术,未来还会制定标准。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0121/03147281312.shtml (上海证券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