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双星新材 新材料

【每日经济新闻】双星新材超募资金全押新材料

2011-06-24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上市18天,随即推出22.47亿元巨额投资计划,一次性将20亿元超募资金全部花光!

  上市18天,随即推出22.47亿元巨额投资计划,一次性将20亿元超募资金全部花光!

  这22.47亿元的新投资计划,足足超过双星新材6.62亿元IPO募投项目的2.39倍。在《每日经济新闻》6月21日报道《上市18天 双星新材“用光”20亿超募资金》刊发后,有投资者致电本报,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笔巨款是否会花在刀刃上。

  

然而,记者在采访与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司决定投入22亿巨款“豪赌”的双向聚酯薄膜(BOPET)行业存在普遍的低门槛准入、盲目扩产等特点;同时,公司较长的建设周期也遭到行业专家的质疑。重磅“利好”难改破发尴尬

  据双星新材日前公告,公司拟使用IPO超募资金20.45亿元用于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及“年产12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及18万吨功能性膜级切片项目”。

  以上项目的总投资额度为22.47亿元,而公司的IPO项目——“3万吨环保型热收缩聚酯薄膜”总投资额仅为6.62亿元。也就是说,在上市仅18天之后,公司的新项目投入竟超过IPO项目2.39倍。“公司这是在玩梭哈”,一个投资者如此调侃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巨额投资计划并没有赢得市场积极的回应。公告当日公司股价仅上涨4.51%,作为上市仅20余日的次新股,其换手率当日也只有5.59%。须知,双星新材上市后股价就一直处于破发状态;目前的静态PE仅有14.8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然,上述“重大利好”并没有挽救公司疲软的股价。

  与低迷的股价相反的是,双星新材的历史业绩却异常 “火爆”。公司2009年净利润6934.24万元,2010年猛增至3.82亿元,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更是已经达到1.49亿元。

  对此,某位不愿具名的新材料分析师表示:“市场不是 "傻帽",或已做出了合理的选择。” 项目面临三大质疑

  针对双星新材的拟投项目,相关业内人士对其提出了三点质疑。质疑一:项目进入门槛低

  22亿投入到低门槛的制造业到底有多少胜算?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枫告诉记者:“国内聚酯薄膜行业因为基本都是采取成套生产线全进口的模式,因此门槛准入较低,主要还是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约占全国总产能的70%。”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指出: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等原因,目前我国双向聚酯薄膜行业存在企业规模小、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同时,在设备引进时缺乏生产、研发特殊性产品的规划,既有的生产线受设备和技术限制,大多数不能生产高附加值的或者用途特殊的差异性产品。

  记者从双星新材官网以及浙江欧亚薄膜材料公司 (目前国内最大的聚酯薄膜生产企业,以下简称欧亚薄膜)了解到,国内目前的聚酯薄膜生产企业大部分是从德国进口的成套生产线,基本上单一的完成制造业,中国塑协BOPET专委会徐志强此前就已把欧亚薄膜与双星材料等公司定义为单一规模化企业。质疑二:或加剧产能过剩

  除了行业的低门槛,双星新材拟投项目上马或将导致产能过剩!

  随着近两年国内大批量的上马各种新型聚酯薄膜生产线,未来或将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风险。欧亚薄膜赵姓销售人员就表示出对产能与价格的担忧:“今年聚酯薄膜业务较去年难做,普通聚酯薄膜价格已从去年的2.9万元~3万元/吨下降到今年的1.4万元~1.5万元/吨左右,特种膜的价格也出现相应回落,但回落幅度较前者小。造成价格大幅回落的原因,一方面除了以棉花为首的上游材料价格向下波动之外,更重要的或许因为今年新增产能较大”。

  徐志强在今年初曾介绍,2010年国内塑料薄膜制品产量达到800万吨,尤其是国内BOPET产能急剧扩张,去年全国生产能力大约为100万吨,到2011年估计将有23条新产线投产,新增产能或超过55万吨。因此,在低门槛准入的背景下,不断的同质化投入之后,很难确保未来在该行业不会出现类似于2008年多晶硅一样的产能过剩结局。质疑三:4年达产期是否过长?

  在行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不确定性压力下,公司新项目的建设期长达两年,并且在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2年时间才能实现100%的达产。

  陈枫教授认为:“4年的时间将面临原材料价格变化、产品更新换代、产能无序扩张等等多重压力。”他同时还指出:“以目前的产业模式来看,如果不考虑原料储备与设备采购,土建工程将大概12个月内就可以完成,因此双星新材的建设周期明显较长,或许值得商榷。”

  因此,考虑到影响公司的聚酯薄膜项目原材料为精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等面临较大的价格波动,使得冗长的建设周期更加剧这些项目在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为了对项目情况作更深层次的了解,记者在近期多次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联系双新星材董秘,期间电话多次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有两次接通电话,在记者明确身份并表明采访意愿之后,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董秘在项目地外出,不便接受采访;其后记者曾要求告知董秘手机号或是请董秘联系记者以方便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均未得到公司回应。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