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化 纺织

石化纺织行业三年“瘦身”计划敲定

2009-05-08 中国化工投资网
 

   本月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有色、轻工、纺织和石化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目标,要求到2011年,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淘汰200万吨以上的落后制浆造纸生产能力;淘汰75亿米低水平的印染能力等。

  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保增长”的大背景下,人们担心这会以放缓甚至牺牲节能减排为代价。但今年一季度节能减排“成绩单”的出炉,以及新制定的未来目标,已经证明这种担心是不足虑的。

  节能减排新目标会对公司及产业产生何种影响?未来实施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石化:地炼生死劫 逃生在2011年前

 “如果新项目不能上马,我们炼厂就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在电话那头,王女士向CBN记者表示。王女士是山东某地炼的经理。

  5月3日,发改委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到2011年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吨~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这对炼油能力在100万吨门槛之下的众多地炼来说,无异于生死劫。王女士所在的地炼企业注册资金8000万元,目前的总炼油能力为70万吨左右,毫无疑问地处在待关闭炼厂之列。

  “我们在抓紧跑一套80万吨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预计今年八九月份就能批下来,到时候我们的总炼油能力就能达到150多万吨。” 王女士透露。

  处境危险的远不止王经理所在的这一家炼厂。据统计,在地炼最为集中的山东省,37家主要炼厂中有15家的总炼油能力都在100万吨以下,其中还有不少年加工能力仅有几万吨、十几万吨。而如果以单套装置的炼油能力来看,几乎每家炼油企业都有遭淘汰的装置。

  “今后两年地炼的处境会比较难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一位专家告诉CBN记者说,2000年国家对地炼行业做过一次清理整顿,因为地炼是不少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而受到了当地的极力保护,所以最后清理得并不是很彻底。这次发改委文件中,提出了区域等量替代的方式,预计受到的地方保护主义阻力会小很多。

  “另外,目前的形势也不一样了。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少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也在今年由卖方市场发展为买方市场。按照石化等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是一个重点,预计规模不达标、环境污染严重的炼油企业肯定要遭到淘汰。”上述专家认为。

  山雨欲来,地炼企业在最后大限来临前做逃生的紧急准备。王女士告诉记者,毕竟到2011年还有大约2年的缓冲时间,这期间还有空间。目前山东不少地炼企业都在积极地准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期在2011年之前能够跨过100万吨的安全门槛。

  但是,抓紧扩产求生对很大一部分地炼来说,巨大资金投入会是很大难题。“地炼最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能够投资上马百万吨炼油装置实力的地炼并不多。国家对炼油业整顿得很厉害,引进资本也比较困难。”卓创咨询分析师刘峰表示。

  纺织: 淘汰落后有利于保持竞争力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时间表,未来两年纺织业的产能将淘汰10%左右,对于开机率不足的中国纺织业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有利于纺织业更好应对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

  国家发改委3日表示,到2011年,重点淘汰75亿米高耗能、高耗水、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万吨化纤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棉纺、毛纺落后生产能力。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要淘汰的印染能力和化纤产能占到总体的10%左右。以化纤为例,2008年中国生产化纤2500万吨左右,产能约3000万吨,淘汰的落后产能占总量的7.7%。化纤行业目前的开机率只有70%~80%,淘汰一部分产能可以缓解供应过剩的问题,对整个行业是好事。”

  江苏常州杰多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强庭国也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影响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出价很低,导致大中型企业也只能拉低价格,打价格战,扰乱了市场秩序。而随着一些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小企业退出市场,大中型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做强做大。”

  第一纺织网此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全国20万~30万家纺织企业中,处于高端的骨干企业约1万家,中间的2万~3万家,企业利润大多微薄,而最下层的约30万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不少企业生产设备比较落后。

  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通过向国有纺织企业下压锭指标就可以实现压缩产能的目标,然而如今纺织业已经是私营企业的天下,国家有关部门要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汪前进建议可以通过指定生产设备的型号、使用年限等指标来强制淘汰企业的落后产能,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将生产设备向有关部门备案的企业,还需要考虑其他办法。

  强庭国认为,不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国内纺织可能会重蹈当年意大利的覆辙。意大利是欧洲传统的纺织强国,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先在技术门槛最低的纱线、织布领域发力,使意大利纺织企业手中的订单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中国,最后除了一些高端的纺织产品外,在一般纺织产品上的竞争力已经不及中国。

  “现在东南亚、印度在纺织业的发展水平上与中国还相差5~10年,在印染上与中国的差距更大,但是如果中国纺织业现在裹足不前,低端的纱线、织布产品很快就会被东南亚国家追上。”强庭国提醒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