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化

四川省吹响石化项目建设集结号

2009-05-14 中国化工投资网
 

  随着一批大型和小型石化项目的进入,汶川地震后的四川正迎来石化行业发展的高峰。地震一周年后,一些地震期间停工停建的项目逐渐复工,与此同时,新的石化项目正在不断进入四川。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四川省石油和化工总产值587.9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国石油和化工负增长12.4%),高于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平均水平,主要产品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原油7.4万吨,同比增长1.7%;液化石油气7万吨,同比增长47.3%;化肥130万吨,同比增长10.9%;农药3.5万吨,同比增长35.5%;合成橡胶1.6万吨,同比增长23.5%;轮胎350万条,同比增长2.6%。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的四川省石油和化工企业,目前已经有97%恢复生产,并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许多项目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四川美丰投资10亿元建设的20万吨/年合成氨、30万吨/年尿素项目,率先在绵阳市开发区动工建设;四川蓝星机械在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600亩,总投资7.6亿元的异地重建项目顺利开工;达州天然气化工园区30万吨/年涂硫尿素等8个总投资93亿元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津新材料基地引进中国化工集团等中央企业,投资35亿元的14个节能环保型材料项目全部动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说。

  5月8日,记者在四川绵竹市采访时发现,与新建的居民居住区一样醒目的还有公路两旁的工业园区,一些园区已经挂牌,土地的整理工作也已经完成,如江苏工业园区。

  绵竹当地的一位媒体记者私下透露,这些项目都是跟着灾后援建的项目过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是化工项目。

  早在地震之前,绵竹的主干道旁就已经布局了不少化工厂,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川润化工、全盛源生物化工在内的化工厂分布在绵竹的一些主干道两旁,而当地老百姓对此早已经习惯。

  “这些企业很早以前就有了,占地面积都比较小,村里还有人在厂里面打工。”川润化工所在地附近的居民说。对于未来即将运营的一些工业园区,老百姓也明白里面肯定会有不少的化工企业。

  在一些人看来,新的工业园区将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绵竹当地的那位记者就将这些化工园区的引入比喻成帮助当地实现“造血”功能,而对绵竹一些重灾区的援建则是向当地“输血”。

  “四川人比较喜欢在当地生活,特别是地震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能够在家附近找到工作。以前说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实际上是因为当地的就业容量不够大,不能解决多数人的就业问题。随着一些工业园区的进入,这个矛盾将会有所缓解。”上述人士称。

  除了小型化工项目之外,今年颇受关注的还有两个大型石化项目进入,其中中石油在四川彭州1000万吨/年的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的石化项目已经开工,这将是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工业项目;环保部门也已经原则性通过巴斯夫重庆MDI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设计25万吨/年天然气制乙炔单套装置规模和40万吨/年MDI单套规模,如果环保部的正式批文下达,该项目将正式落户重庆。

  这些大型石化项目的进入不仅能为当地财政带来可观的收入,还将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依据公开资料,中石油四川彭州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34亿元,税后利润高达22亿元。被当地媒体评价成是填补了西南地区石化工业空白,四川石油化工产业由此起步。巴斯夫重庆MDI化工项目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值500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化工集群,利税超过100亿元,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库区25万人就业。“一旦上述石化项目进入四川,当地的石化产业将产生巨幅增长。”

  选址引发争议

  四川本地的石化产业发展在全国并不靠前,依据2009年一季度的排名仅位于第10位。但由于当地磷矿资源丰富,围绕着四川龙门山交界部位,形成了庞大的化工体系,包括川化、什邡绵竹二中心磷化工体系。

  “龙门山特有的磷矿资源对这些化工体系提供了支持,绵竹就处在龙门山附近,近几年来,当地纷纷加大了开发强度,发展得很大,其中什邡成为了百强县之一,但是这种过度开发对矿产资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龙门山磷矿的储存量已经日渐稀少,但是化工企业的数量却并没有消减,甚至开始从贵州、云南运送磷矿。”横断山研究会杨勇对此深表忧虑。

  对于中石油大型乙烯项目最终落户彭州,杨勇也表示了质疑,他认为,四川的天然气资源很丰富,但是石油储量不足,以石油为原料的乙烯化工建立在四川并不具备资源优势,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但四川乙稀项目建设组组长姜吉祥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四川建设乙烯项目的条件最优越,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西南地区市场需求旺盛。以2003年数据为例,全国乙烯产量612万吨,当量消费量1613万吨,国内市场满足率仅38%,其下游产品有一半依赖进口。供需矛盾在西南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年需求量达到64万吨,其中四川占35万吨;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需求量分别达到140万吨和215万吨,其中四川分别为77万吨和118万吨。

  其二,中石油布子西南,四川为最佳地。石化工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四川又是西部地区经济、科技大省,工业基础好,石油化工及下游产品市场容量最大。在川建乙烯,可以更好地发挥项目的区域带动作用。

  事实上,四川的灾后重建给了大批项目上马的机会,中石油的彭州乙烯项目只是其中之一。

  “一些沿海不愿发展的产业都转移向四川,如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杨勇对此深表担心,他认为应当在发展地方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而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