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国际定价权才能改善橡胶产业形势
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高度依赖进口 产业安全形势堪忧
上个世纪,我国一直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天然橡胶第二大消费国,但从2001年开始,国际橡胶研究协会(IRSG)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
中国对天胶需求的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轮胎工业的发展。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中国的轮胎生产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占世界轮胎市场份额的9%。除了国内需求外,近年来我国也已成为世界橡胶产品出口大国。其中,轮胎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
作为世界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和轮胎制造国,中国每年天然橡胶消费量占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国内天然橡胶的供应却远远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导致国内天然橡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天胶进口比重由2002年的62%一路攀升至2007年的75.6%,长期跌破自给率30%的警戒线,并预计将长期处于这种产需不平衡状态。近年来,中国每年所需天然橡胶大概在200万吨左右,但国内目前自产橡胶约60万吨左右,有140万吨需要依赖进口。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天胶产量仅增加至78万吨,而消费量将达到286万吨,缺口达207万吨,全部需要靠进口解决。
最近已经有媒体针对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县因扩种植胶面积而破坏原始森林展开报道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土地资源短缺、气候条件等因素制约,国内植胶面积想要进一步扩大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限制了国内天胶的供应能力,致使中国对橡胶的需求长期保持非常高的对外依赖度,这种局面的持续对本国经济乃至战略地位都非常不利。实际上,在2007年3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号)中,已将天胶提至“重要的战略物资”的地位,与石油、钢铁、煤炭相提并论。
目前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和印度五国组成的橡胶集团掌握全球90%以上的天然橡胶资源,如果出口国有意操纵,限制对中国天然橡胶的出口或抬高出口价格,将使中国的轮胎、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鞋类制品等产业受到极大冲击,甚至无法维持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7年起对天胶实行选择税,即在20%从价税和2600元/吨从量税两者中从低计征关税,但由于近年来天胶价格不断暴涨,20%从价税已使进口企业难以承受,而2600元/吨的从量税也明显偏高,企业不堪重负。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胶价经历了大幅下滑,不过相应的下游橡胶制成品价格也因需求不济而出现暴跌,身处中间环节的橡胶加工企业仍然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不少轮胎生产商在去年上半年胶价暴涨的时期囤积了大量高价库存,而在下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和一泻千里的橡胶价格,这些企业承受的亏损更大。不少中小轮胎企业停工歇业,大型企业举步维艰,全行业亏损额不断扩大,去年前三季度国内已有14家轮胎企业亏损,全行业亏损面达33.3%。
拥有国际定价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橡胶产业安全问题
面对潜在的输入型成本压力和下游需求的不确定性,有关专家近期专门对橡胶制品产业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国内橡胶需求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橡胶有效利用率。二是加强先进技术引进,以适应合成橡胶高性能化、高功能化以及合成橡胶产品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三是利用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的地位,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引导企业采取集约化采购方式,争取国际定价权。四是建立有效的进出口预警与储备调节机制,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上述四点建议中最具长远性及最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橡胶产业严峻形势的还是拥有国际定价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大汽车生产国之一,其对天胶的消费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第三大天胶消费国。与中国相比,日本对橡胶需求的进口依赖度更高,因为日本本国几乎不种植橡胶,同样作为橡胶的净进口国,日本却没有中国这样的压力,这正是因为日本掌握了国际天胶的定价权。
日本作为一个完全没有橡胶生产能力的国家,可以拥有对全球橡胶价格的定价权,这与现行的全球商品定价机制有关,即目前的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的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因为期货价格是通过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市场,通过交易双方的喊价交易形成均衡价格,已经反映了诸多影响价格的因素,如基本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突发事件、投机炒作等,且形成的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特点。所以,完善的期货市场产生的价格有很强的指导性,能成为国际的定价基准。
国际上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几类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大都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中国的期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某些产品在国际定价体系中逐步开始发挥影响,但作为较多商品的第一消费大国却没有实质性的定价权,这使得中国的期货市场在国际商品定价体系中显得十分被动,商品现货市场价格也就受制于人。
因为没有国际定价权,中国不仅要为大宗商品涨价付出代价,更可悲的是“中国需求因素”还往往成为国际投机者的炒作题材,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全都推到了中国人身上,把中国当成驱动全球价格上涨的“替罪羊”。中国证监会前任主席刘鸿儒曾在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中国因为缺乏对商品价格的话语权,被动地承担了很多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大力发展期货市场 积极争夺“定价话语权”
目前正当国际国内商品价格都处于频繁波动的形势下,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又增添了后市通胀的风险,因此大力和稳步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应该被提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如果中国继续被排斥在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之外,中国经济将有可能因此产生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波及的范围就不仅仅是股票市场了。
从发展时间上看,其实国内期货市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曾引起广泛的关注,至今已走过10多年的历程。然而在这10多年中,由于前期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期货市场,再加上近来国际期货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现在很多人对期货市场产生误解,使得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从最初的“条件不到盲目发展”,变为“条件到了不敢发展”;从“不知道期货市场有风险”,转向了“过分惧怕风险”,而不敢发展期货市场。目前国际市场上期货品种多达1000多种,而国内加上刚刚推出的钢材期货,目前也只有21个品种,品种和推出速度已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但同时我们要明确的是,不是只要建立了期货市场就会拥有真正的国际定价权。建立期货市场只是为某些大宗商品提供了定价机制,而定价权是通过期货市场的交易行为形成的。众所周知,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所谓发现价格,就是众多交易者通过场内公开竞价而产生的,参与交易的过程就是定价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行使“话语权”、“定价权”的过程。期货市场的另一功能是规避风险,相关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不仅可以转移经营风险,同时交易的本身也是“定价”的过程。
遗憾的是,我们一些企业并未这样做。目前某些参与国际、国内期货市场的企业,目的不在规避风险,而是跨市套利,其主要目的是投机。这就导致国内期货市场部分品种投机氛围过于浓厚,不少现货企业进入期市不注重套保,而热衷于投机,这样就会影响到国际定价中心的建立。
尽管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还面临不少现实问题,但当前中国的期货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经过两次重大的清理整顿之后,国内期货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从制度和体制上看,各交易所也已经建立了完善和规范的交易程序和风险控制体系。国内期货市场也已经逐步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相关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同。如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国内铜定价中心,并被认为是全球铜价的三大定价中心之一,具有全球铜价格的“定价话语权”。
在我国经济不断开放以及快速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期货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必要性。当前,只要我们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即积极参与期货交易,也就是在争夺“定价权”。目前沪胶的成交和持仓量都超过了东京胶,但由于国内期市还不允许境外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因此,国际橡胶价格的定价权仍在日本的TOCOM。不过相信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将不断扩大,国际地位将不断提高。
- ·2016-2020年半导体材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阻燃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石墨烯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石墨烯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磁性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阻燃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塑料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涤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聚氯乙烯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上半年橡胶机械市场颓势尽显 出口...
- ·2014年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规模达...
- ·2022年全球特种纤维市场规模或超...
- ·商务部对美日等四地进口聚氯乙烯...
- ·中国工程轮胎制造商又将面临美国...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WDM模式创始人:袁亚非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王林祥和他的鄂尔多斯王国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
- ·黄伟:资本大鳄玩转新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