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首钢顺义冷轧 钢板

首钢顺义冷轧工程制造出首批钢板

2008-01-04 中国化工投资网
 

    作为首钢搬迁后未来首都保留的惟一钢铁精品项目,首钢顺义冷轧分公司本周三召开了第一次产品推介会。应邀到场的目标客户中,有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也有海尔、美的等家电制造商。首钢董事长朱继民透露,顺义冷轧项目已经试验生产出首批合格钢板,冷轧产品即将走向市场。这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首钢顺义冷轧项目,是国务院批复首钢搬迁调整方案中,与曹妃甸新首钢并列的两大建设项目之一。这个未来北京惟一姓“钢”的企业,再不见钢花飞溅、转炉翻转、机器轰鸣的景象,而是要在无污染、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优质冷轧板,成为钢材中的“骄子”——家电、汽车用钢板。

    从石景山的老首钢,到顺义的冷轧分公司,首钢正经历一场变革,一场由粗变精、脱胎换骨的革命。

    不满足“面条裤腰带”一定要升级生产汽车板说起首钢老产品螺纹钢、盘条,首钢人常自嘲为“面条裤腰带”。但历史地看,“面条裤腰带”为北京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时间进入21世纪,市场发生了变化。“建一个棒线材生产线只需三四亿投资,一个乡镇小厂就能干。首钢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国际上,没有板材的企业,不能算是钢铁大企业。”首钢一度的迷茫,至今还在首钢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宗平的记忆中。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首钢搬迁调整势在必行,借此契机,一个投资生产顶级精品钢材的方案浮出水面。总投资64亿元人民币的顺义冷轧项目,成为首钢开拓新领域的“试验田”。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对高品质冷轧板的需求逐年递增,到2010年,预计缺口1000万吨以上。

    顺义冷轧起点高,生产线综合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装备:德国蒂森公司的浅槽紊流酸洗轧机联合机组、韩国现代冷轧连续退火工艺机组、世界钢铁巨头阿赛洛公司连续镀锌机组……“顺义冷轧项目一整套生产线可以称为全球顶尖技术的集成之作。所有的生产线都是按生产汽车用板设计的。”首钢顺义冷轧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志民自豪地介绍。

    顺义冷轧项目意味着,首钢的搬迁调整不是简单的异地生产,而是与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合拍,借搬迁调整打造全新的首钢。

    咱们有了“法拉利” 你们谁做舒马赫

    首钢冷轧团队阵容颇为豪华:平均年龄27岁,56名研究生、130多名本科生、190多名大专生,这一阵容在国内冷轧团队中极为罕见,与国外相比也毫不逊色。但年轻人有满腹的理论,实践经验却是一片空白。

    “咱们的设备技术就好比法拉利,看你们谁能做舒马赫?”顺义冷轧分公司总经理马家骥这样激励年轻人。

    随着世界一流技术设备的引进、安装、调试,冷轧分公司员工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学技术、学语言,而且连外国专家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不放过。

    一部分年轻人被派到德国蒂森钢厂进修。他们钻研培训材料,短短两三天就提出了100多道技术问题,连德国专家都叹服中国年轻人的好学精神;一批骨干员工到本溪钢铁公司实习,这个团队白天在生产一线学习操作,回到宿舍记录整理操作材料。他们在本溪两个月,竟然连一个游览点都没去过。顺义冷轧项目计划上马时,首钢曾测算,根据设备技术引进量,至少需要200位翻译跟两年。但靠着团队的学习劲头,从项目上马到试产成功,竟然没外请一位翻译。

    也曾有从老首钢过来的职工找到领导,希望调换岗位,“新岗位实在要劲,还是让我干点体力活儿吧。”但他得到的回复是,顺义冷轧已经没有抡大镐那样的岗位了,跟不上节奏,只有被淘汰。

    循环经济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要首都,还是要首钢?”曾为社会热议,焦点就是环境的保护。

    对未来首都保留的惟一钢铁精品项目,市委市政府提出:顺义冷轧项目一定要体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一定要在项目全过程体现节水、节地、节能的要求,一定要建设高效率的示范性工厂。

    顺义冷轧,循环经济理念贯穿设计、施工和生产全过程。

    顺义冷轧在生产环节使用中水,这在全国同类企业中是独一份儿,它的中水使用量占全厂新水用量的61%,产能达标后每年可节约地下水280万吨。

    生产工序产生的废酸,经再生处理后会循环使用;氧化铁皮经焙烧和脱硅后,可提取高附加值的磁性材料;采用无铬化和无铬耐指纹新技术,使冷轧板表面涂层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铬离子成分……多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使用,使顺义冷轧与传统钢铁业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顺义冷轧项目吨材综合能耗130千克标煤,吨材耗新水2.02立方米,吨材占地0.32平方米,各项指标都将达到同类工厂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顺义冷轧项目将成为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的示范工厂。”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表示。

    “分析首钢结构调整的经济学价值,我认为实现了首钢持续繁荣与首都城市和谐发展的统一,成功破解了‘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历史性难题。可以说首钢原有产业持续保持活力与新产业培育二者的共同发展,是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的‘首钢范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弘这样分析。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