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聚甲醛POM

聚甲醛POM

2007-09-22 中国化工投资网
 

  聚甲醛是重要的通用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其生产能力仅次于聚酰胺和聚碳酸酯居第三位。聚甲醛具有相对密度低、良好的抗冲强度和动力疲劳强度及耐磨、耐腐蚀、自润滑和电性能优异,且透气和透水蒸气性较低等特点。用聚甲醛制成的齿轮、按钮、水表、阀门、泵的叶轮、喷灌器部件、拉链等制品,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工业器械、农业和消费品等领域。

    聚甲醛(POM)由美国DuPont公司于1959年开发成功,并首先实现了均聚甲醛的工业化生产,其商品名为Delrin;美国Celanese公司于1960年开发成功以三聚甲醛和环氧乙烷制造共聚甲醛的技术,并于1962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商品名为Ceicon。随后,德国Hoechst和Celanese的合资公司Hoechst-Celanese在1963年以“Hostaform”为商品名、美国BASF公司于1969年以“Uhraform“为商品名、Hoechst-Celanese和Daicel合资的宝理公司(Polyplastic)于1968年开始了以“Duraeon”为商品名的共聚甲醛工业化生产。旭化成工业公司于1972年和1987年分别开始生产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商品名为“Tenac”和“Tenac—C”。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于1981年开始了以“Jupital”命名的共聚甲醛的工业化生产。

  
   2001年世界聚甲醛生产能力为75万吨。聚甲醛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由于其生产的技术难度大,使其生产高度集中在少数生产商手中,并且大多由DuPont、Hoechst、Celanese、Polyplastic等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Hoechst、DuPont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聚甲醛生产公司,其生产能力分别占世界的28%和24%。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及中国台湾省均建有万吨级聚甲醛生产装置。2002年世界聚甲醛生产能力为84.5万吨。
   
    我国聚甲醛于1959年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和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先后进行了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研制开发工作。1970年吉林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和上海溶剂厂共聚甲醛装置投产。均采用三聚甲醛路线,生产工艺大致相同,但经3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没有重大突破,与外国公司比差距较大,表现为装置规模小、物耗能耗高、晶级低、牌号少、产品质量不稳定。

    1997年云天化集团公司从波兰ZAT公司引进10kt/年共聚甲醛生产技术,于2000年建成1万吨/年聚甲醛生产装置。2003年国内聚甲醛总生产能力达到12.7kt/年。至2005年,国内新建成和拟建的聚甲醛装置有:大庆20kt/年聚甲醛、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20kt/年聚甲醛;日本宝理塑料有限公司、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及美国Tico—na公司联合,计划于2004年在江苏省南通市建成投产60kt/年的聚甲醛生产装置;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旭化成公司,将共同在江苏张家港合资建设生产聚甲醛树脂,初期产量为20kt/a,2005年建成60kt/a。预计到今年年底,国内的生产能力将超过17万吨。
   
    由于聚甲醛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突出的耐磨性,被广泛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2001年世界聚甲醛需求量为65万吨,2002年约为69万吨,其中汽车占30%,电子、电器占20%,机械占15%,  日用品占15%,管道灌溉占10%,其他占10%。

    我国的聚甲醛消费主要在家电、轻工、机械等行业,其中,电子、家电27%,轻工23%,机械16%,汽车9%,其他25%。随着我国电子、家电、汽车、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聚甲醛的应用也不断增长。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