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三门橡胶 “内涵式”

三门橡胶:逐步迈向“内涵式”

2007-10-29 中国化工投资网
 

  走进三门的西部,看到104国道两旁一家家橡胶制品企业,人们不由得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没有橡胶林,与橡胶原料产地八竿子打不到边的地方,怎么会兴起这样一个行业,并且橡胶制造已轰轰烈烈发展成为当地一个支柱产业?

  在经历千家万户做橡胶的粗放式快速成长阶段之后,三门橡胶业如今的发展又走向何方?

  老行业萌发新活力

  三门橡胶产业带萌芽于上世纪30年代,起步于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

  在上世纪80年代,三门几个在上海国有橡胶企业上班的老工人退休回乡后,将学来的工艺带回家乡,并开始在回收的废旧橡胶中提炼出二手胶生产蜊灰桶之类的低端橡胶用品。于是大家纷纷仿效。这一仿效,就在当地形成一股“橡胶热”。三门的珠岙、高枧、吴岙和天台的洪畴、三合等乡镇几乎半数家庭从事与橡胶产业相关的工作。他们割皮草鞋、收废轮胎、拆生橡胶线,然后用废旧橡胶生产蜊灰桶、铁道垫片、三角带、输送带等,整个产业一片红红火火,一个产业带雏形由此形成。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进行的宏观调控及行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到来,许多家庭作坊企业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家庭作坊企业为何在这一轮的发展变革中被大面积刷下来?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国内橡胶产业迎来了设备工艺大变革,传统的橡胶生产工艺遭遇了新的蒸气硫化生产工艺,原先的家庭作坊企业由于无法适应新工艺的要求,纷纷转行或转产,于是千家万户生产橡胶的热闹情形开始冷却下来,而部分有实力的橡胶企业生存了下来。

  经过这一轮“洗牌”之后,三门橡胶产业步入稳定发展期。

  随着国内橡胶制品的需求大幅攀升,橡胶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短期内不会扭转。加上环保部门对橡胶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三门橡胶行业始终在负重中前行。不过由于国际市场对橡塑制品旺盛的需求,使得三门橡胶企业在产销上仍然保持充足的活力。对于行业今后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在于如何保持比较优势,其核心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从内涵中寻求发展新动力

  “在生产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调的不利因素制约下,我们只能选择走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新路子。”三门县橡塑行业协会秘书长、浙江紫金港胶带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有灿这样告诉记者。

  1991年,在三门高枧、珠岙等地掀起“橡胶热”的时候,郑有灿创办了三门县第一同步带厂,在众多作坊企业的合围下,率先开始了企业化生产。2005年,三门县第一同步带厂改名为浙江紫金港胶带有限公司,郑有灿的这一步跨越用了整整14年,期间的酸甜苦辣、商海沉浮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

  郑有灿将他的同步带厂改名为紫金港胶带公司,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最主要的是他决定走一条自主品牌的道路。今年,他投入巨资新建一个年产2000万条高性能传动带项目,预计明年初建成投产,企业的发展由此再上一个新台阶。

  走自主品牌,发展各自的拳头产品,不单单是紫金港胶带公司的一家企业行为,三门的三维橡塑、奋飞橡塑、海中天橡塑等都集体行动。三维橡塑的三角带、奋飞橡塑的自动带,大的橡胶企业都选择各自倚重的产品投巨资搞技改、打品牌,原先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开始向个性化竞争转变,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研发出来投入市场,企业得到赢利稳步增长。

  三门橡胶行业协会会长、浙江三维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继跃认为,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走规模化道路,实行“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必然的选择。他说,只有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只有敢于在引进和培养大量人才和技术研发上投入资金,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图得一席之地。

  借力“中国胶带工业城”

  去年5月,“中国胶带工业城”授牌仪式在三门举行,三门胶带产品以其国内2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获得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三门作为中国胶带制造基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市场重视。而在获得“中国胶带工业城”称号之前的2002年,三门县曾被浙江省有关部门授予“浙江省橡胶制品工业专区”称号。

  既然有了“中国胶带工业城”这块大牌子,如何利用这块牌子打响三门橡胶制造?三门县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都在思考。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橡胶制品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一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企业难以控制的,那么作为数量众多的“中国胶带工业城”如何提升自己在原材料市场价格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三门县橡胶行业协会设想借助“中国胶带工业城”着手建设原材料采购中心,通过统一的原材料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行业协会还设想建立三门橡胶制品的物流销售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通过统一的物流运输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统一的销售平台扩大三门橡胶的市场份额,通过统一的质量检测提升产品质量。

  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如果三门橡胶企业实行联合原材料采购,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材料价格。三门橡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式江认为,橡胶企业通过采购中心集体采购原材料,大约可以将原材料价格压低10%左右。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借助“中国胶带工业城”的平台,建立“三大中心”之后,能提高三门橡胶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三大中心”之一的三门橡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筹建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对于筹建中遇到的难题,三门县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专题进行研究解决,并最后明确了“中心”是国有独资事业性质。

  向“规模化”要效益

  应该说,三门的橡胶产业在胶带产品上在国内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三角带、输送带等产品占全国总量的50%上下。三门汽车V带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由产业发展带动起来的产业链也比较完整,产、供、销体系相当健全,企业的营销网络遍布国内各城市。

  然而考察整个三门橡胶产业之后,就会发现,正像台州其它块状经济带一样,三门橡胶行业存在的低、小、散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政府和行业协会,在这方面,邻县天台尤其突出。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一难题,规模化、品牌化战略是必然的选择。

  如何让行业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让地方的知名品牌崛起?三门县提出了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计划的核心是政府在用地、资金等方面对行业优势企业实行倾斜政策,以此刺激橡胶产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门提出了打造“百亿元橡胶产业带”计划:到2010年,全县实现橡胶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橡胶胶带生产基地,并成为国内橡胶胶带类产品的集散中心。

  一张新的蓝图正在绘制:一抓胶带生产基地建设。以打造“浙江省橡胶制品专业生产基地”为龙头,以“浙江省橡胶专业工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提高橡胶行业的集约化程度,努力优化区域块状特色经济布局。二抓品牌形象开发。计划5年内开发通过省级以上鉴定新产品20个;创建中国名牌企业1-2家,国家免检产品3家,省市级名牌产品20个;新建行业贸易性公司3家,整个行业出口交货值超过70亿元。通过举办“三门·中国橡胶工业发展论坛”和橡胶制品博览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创品牌、树形象。三抓规模企业培育。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以上企业,计划培育10亿元企业2家,上亿元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四抓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该县橡胶行业协会的龙头作用;制订实施行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培养一支优秀的橡胶产业人才队伍;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十一五”期间,计划累计完成技改投入30亿元,企业的工艺、装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科技贡献率达45%以上。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