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玉米乙醇

【中国能源报】适度发展玉米乙醇有益粮食供需平衡

2010-10-13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9月15日—17日,2010国际生物能源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中国能源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世界范围来看,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有两个瓶颈——原料和技术。

  9月15日—17日,2010国际生物能源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中国能源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世界范围来看,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有两个瓶颈——原料和技术。其中,原料丰富的技术尚未突破(如木质纤维素乙醇),技术成熟的原料有限(如谷物乙醇、薯类乙醇)。因此,现阶段只能走原料多元化之路,而远期可行之道,就是突破纤维素乙醇的技术瓶颈。

  玉米乙醇并非价格上涨主因

  据了解,我国的燃料乙醇始于陈化粮问题,燃料乙醇作为一个有效的供需平衡“调节器”出现。然而,近年来随着燃料乙醇快速发展,陈化粮消耗殆尽,生产原料已逐步以玉米新粮为主,2007年玉米新梁占生产原料的比重上升到86%,这种情况若进一步发展将会造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因此,不久前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呼吁叫停玉米乙醇的事件才在业界引起热议。

  据该委员会会长赵友山介绍,生产一吨车用乙醇补贴1880元,很多乙醇商借此疯狂收购玉米,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导致“汽车与百姓争玉米”,国内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玉米净进口状况,并推动玉米价格的上涨。对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表示:“我国目前进口的玉米主要用作加工饲料,玉米乙醇项目确实加剧了国内玉米供需不平衡的紧张状况,但并非我国进口玉米的唯一因素。我国进口玉米与国内的玉米实际产量下降关系紧密。”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近日在“第四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也指出,造成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有6个原因包括: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去年东北地区玉米减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等等。因此,玉米乙醇项目并非推动玉米价格上涨主因。

  玉米制酒精分为无水、优级和普级三类。只有含酒精量99.5%及以上的无水酒精才能算作乙醇。酒精行业的玉米消耗量为1600万吨—1700万吨,2009年国内玉米产量约为1.6亿吨,相当于只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0%。有数据显示,2009年车用乙醇的产量约为170万吨,有80%的原料来自玉米,玉米消耗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仅为3%。

  玉米乙醇可有效平衡粮食供需

  其实,为解决燃料乙醇的原料瓶颈问题,国家早已制定了发展木薯、甜高粱等过渡性非粮原料乙醇,未来重点发展木质纤维素乙醇的路线。纤维素乙醇也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以秸秆、草和碎木等农业废弃物或非粮作物为主要原料。纤维素乙醇与目前用玉米、小麦、木薯等原料制作的燃料乙醇在工艺上有差别,但在产品质量上并没有区别,可同样按照E10标准(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直接添加到普通汽油中去。

  “也就是说,未来纤维素乙醇一旦发展起来,就可以很快替代目前的玉米乙醇、木薯乙醇,直接利用现有的中下游分销渠道,进入油品销售市场。”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相关人士介绍。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乙醇汽油计划,截至目前,国内燃料乙醇从生产到收购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燃料乙醇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广西六省区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四省的27个市试点车用乙醇汽油,实现了燃料乙醇汽油封闭运行。

  目前,我国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陈化粮,其黄曲霉菌超标,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特定饲料加工和酿造企业定向销售。对此,适度的玉米燃料乙醇项目是消化陈化粮的有效途径之一。业界人士认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既需要切实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又需要拥有可控、巨大、稳定的粮食转化能力和转化方向,可以迅速消化过剩粮食,支持农民完成扩大再生产,形成增产—消费—刺激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我国或率先推广纤维素乙醇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生物燃料市场经理封雯瑞表示:“结合我国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和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快速推进纤维素乙醇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与玉米乙醇、小麦乙醇、木薯乙醇相比,纤维素乙醇在可产生的环境与社会效益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根据诺维信与麦肯锡公司的研究结果,到2020年生物燃料行业将有能力为中国替代3100万吨汽油消费,减排约9000万吨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能为中国带来320亿元的国民收入,相当于创造600万个工作机会。

  从产业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国内外纤维素乙醇都处于技术日趋成熟、面临产业化推广的阶段。在国内,中粮与中石化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合资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诺维信将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河南天冠公司于2009年在300吨/年的中试装置基础上,建设了5000吨/年的示范装置,配套了酶制剂及发酵菌株生产线,目前处于调试阶段;丰原集团的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也达到5000吨/年的规模,同时具有酶制剂研发和生产单元……可以说,我国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已基本就绪。

  据了解,中粮与中石化合资建设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主要原料为玉米秸秆,其原料收集方式可以借鉴目前国内生物质发电收集农林废弃物的模式。通过在技术、运作模式等方面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国内纤维素乙醇所需的国家补贴将与目前玉米乙醇享受的国家补贴持平或略高。

  同时,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纤维素乙醇。美国提出了以柳枝稷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发展目标;西班牙Abengoa公司计划于2011年建成48000吨以麦秆和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商业规模的纤维素乙醇厂;丹麦Inbicon公司于2009年建成了以麦秆为原料的4000吨纤维素乙醇厂……诺维信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铭此前明确表示:“中国收集农作物废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竞争力,很可能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原文发布地址:http://energy.people.com.cn/GB/12938211.html (中国能源报 )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