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化基地 中石油 壳牌

世界级石化基地在惠州崛起

2009-06-18 中国化工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一个缺乏经济支撑的民族、地区乃至国家,也永远挺不起脊梁。

  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一个缺乏经济支撑的民族、地区乃至国家,也永远挺不起脊梁。

  惠州人一直执着追求着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梦想。因为,石化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极强。一个石化产业往往就能挺起一座城市的工业脊梁。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惠州有望成为其中幸运儿。之所以说惠州有资格参与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角逐,一方面在于惠州的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在于今年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对惠州临港石化产业的明确定位,并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预计到2010年,惠州市石化产业实现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大亚湾将成为以4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为龙头,一大批中下游项目蓬勃发展,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可与美国休斯敦、荷兰鹿特丹、新加坡裕廊争雄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全面投产运行

  中海油结束“有采无炼”历史

  早在1980年代中期,中国海洋石油人就开始追逐一个炼油之梦。2003年10月,以傅成玉为首的新一届党组站在构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高度,将下游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重心。

  2004年8月,惠州炼油项目可研报告获得国家批准;2005年12月,项目开工奠基;2006年11月,项目开始土建基础施工。历经3年多时间、1200多个日夜的紧张建设,2009年3月,在通过安全、环保、消防的验收后,项目正式投料试车,由工程建设快速转入投产运行。全体参战人员努力拼搏,开工投产工作按照计划紧锣密鼓地扎实推进,开工全过程做到安全、平稳、顺利。

  3月15日,国内最大的1200万吨常减压装置引进原油;3月19日晚出产品,经检测,10种侧线产品全部合格。随后,制氢、延迟焦化、脱硫联合、硫磺回收、高压加氢裂化等装置实现成功投产。4月25日,首船液化气装船销售。截至4月29日,全厂有13套主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至此,惠州炼油项目工艺流程完全打通,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焦炭、硫磺等产品全部合格。

  经过2万建设大军1200多个日夜的努力奋斗,中国海油的第一个大型炼油化工企业终于成功建成投产,实现了几代中国海洋石油人的炼油之梦。

  惠州炼油项目的全面投产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油结束了长期“有采无炼”的历史,实现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伟大跨越,对于加快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按照原油价格60美元/桶测算,每年可上缴各种税费80多亿元,将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极大地促进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下游石化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海油还将进一步做强做大惠州炼化一体化基地。将再投资540多亿元,建设惠州二期石化项目,主要包括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按照炼化产业规划的要求,中国海油在大亚湾地区最终将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的产能。同时,500万吨/年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精细化工等项目也正在全面推进之中。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不仅是中国海油发展的重要平台,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做出新的贡献。

  惠州港强大海运优势显现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原油接卸基地

  惠州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于1993年始对外开放。具有水域宽、航道短、回淤少、风浪小、深水岸线长、港区发展空间大等特点,可以直航世界各大港口。目前,已建成大小码头泊位共25个,原油接卸能力超过4000万吨。其中30万吨级原油接卸泊位2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全部位于荃湾和东马港区。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泊位有11个。

  随着中海油惠州炼油30万吨级原油接卸泊位和5个成品油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大亚湾东马港区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原油接卸基地。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奠基,碧甲港区7万吨级煤码头、东联作业区5万吨级煤码头和5000吨级公共石化码头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或投产,使惠州港的运输能力和海运优势都得到空前的提升。

  今年1月,总投资约20亿元的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奠基,预计2010年投入使用。该项目由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和记港口惠州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惠州港与和黄集团擦肩而过之后的首次联姻。惠州港与和黄集团最终修成正果,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惠州港没有专业化、现代化集装箱泊位的现状,使惠州港具备较强的集装箱运输能力,最终成为年吞吐量达到9000万吨的超大港口。而且,惠州港也希望借助和黄集团这个世界集装箱码头运营巨头开辟固定的远洋航线。

  据了解,惠州港的优势是拥有超大型原油接卸泊位和具有可建大型干散货泊位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土地资源,对发展石化、电力等能源型临港工业有独特优势。惠州港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划,大亚湾石化区将达到世界级规模,年炼油能力要达到4000万吨和年生产乙烯300万吨,加上还有些邻近地区的石化项目也需要从惠州港接卸原油。届时,港口原油码头还将扩建,惠州港强大的海运优势将逐步显现出来。

 中海壳牌重新撑起惠州人石化梦想

  谈起惠州人的石化梦想,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地处西太平洋中部的大亚湾,30年前还只是一个渔港,因其绝佳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改革开放之初,便开始引起世人瞩目。1991年,广东省批准设立大亚湾规划区;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借着英荷壳牌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搞石化的风头,一时间大亚湾万商云集、黄金遍地。“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更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南海石化项目迟迟不定。所幸的是,惠州大亚湾人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事实上,在淡出人们视线归于平静的时间里,决策者们更加理智的分析了大亚湾拥有的优势,重新谋划起未来的发展。在一方面大力做好大项目协调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又积极引进中小项目,发展中小型工业。终于,在惠州人长达十五年的不懈争取后,大亚湾迎来新世纪的晨曦。

  2002年11月1日,一个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命名的项目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该项目总投资41亿美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也是世界上生产规模巨大的石化项目之一。随着工程第一根桩稳稳的打入地下,惠州人看到了一个撑起梦想的支点。

  经过1990年代风暴的洗礼,大亚湾的开发变得更为稳重。通过多次考察世界先进化工区,并经过专家论证,广东省及惠州市政府于2001年决定,以南海石化项目为中心,通过向东西延伸和向南部分填海,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7.8平方公里的石油化学工业区。

  2006年,拥有13项不可转让的世界先进技术、年产乙烯80万吨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投产。它给惠州带来的不仅仅是每年几百亿元的工业产值,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中下游项目,三菱丽阳、普利司通、台湾和桐、台湾李长荣等46个项目先后落户。大亚湾石化区现已成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炼油、乙烯及其中下游产业链已初步成型,具备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卢炳光日前表示,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80万吨/年乙烯扩能至95万吨/年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美元,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中海油炼化挺起石化基地“脊梁”

  2005年,就在中海壳牌即将建成投产之际,广东又一个石化棋子———中海油1200万吨炼化项目重重地稳落大亚湾。该项目的落户,无疑为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又加上一个分量十足的筹码。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独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下游项目,占地面积2.68平方公里,项目建设投资194.6亿元。该项目以集中加工渤海高含酸重质原油为主,加工规模为1200万吨/年,是目前国内单系列加工能力最大的炼厂。项目建设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延迟焦化、连续重整与PX等16套主要生产装置,配套原油和成品油码头、储罐及公用工程设施等。主要生产苯、对二甲苯、液化气、丙烯、乙烯裂解料、汽油、航煤、柴油、硫磺、石油焦等15大类1150多万吨石化产品。建成后可帮助中国海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保证上下游平衡效益最大化,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8年8月26日,中海炼化惠州基地项目建设投资框架协议在深圳市签署。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大亚湾现有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中海炼化惠州基地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振芳表示,项目二、三期建成后,惠州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的石化基地。

  令惠州人振奋不已的是,该炼油项目已全面建成并于今年3月20日投料试车,5月份打通全流程,实现全面投产。在2009惠州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投资达442亿元的中海油炼化惠州基地二期项目签约。中海油炼化与中海壳牌并肩而立,两大项目共同撑起了大亚湾石化基地的“脊梁”,为广东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石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成为拉动大亚湾开发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还直接带动了开发区港口物流和综合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欧德油储、中外运国际物流、中信物流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相继落户,香港“和记黄埔”正式加盟惠州港的开发。比亚迪等一批著名民族工业品牌相继在这里投产,东风本田汽车零配件项目在这里发展壮大。

  如今,大亚湾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主导,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为重要补充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集群效应逐步突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加强,一座巍巍石化城正崛起。

  临港石化产业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2008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再次来到大亚湾。汪洋书记提出,“这个地方要搞成国内最好的一个”,“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中海油在惠州做大做强”。

  2009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积极培育惠州临港基础产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意味着大亚湾临港石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惠州发展临港石化经济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这些,都让奋进中的惠州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赋予了惠州人前所未有的信心。

  思路决定出路。抓发展,谋跨越,选好路径最重要。石化区经过八年多的建设,在产业规模、工艺技术、环保水平、园区管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发展。目前石化区内炼油、乙烯及中、下游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已建成的配套公用工程基本适应目前需求,管理、协调、服务体系正逐步完善,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区雏形初现。大亚湾石化区已成为惠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和广东省沿海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广东省重点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石化区将借鉴世界先进的化工区建设经验,以中海壳牌乙烯项目和中海油炼油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规划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石化产业园区,15平方公里的精细化工园区。力争建成具有4000万吨炼油和3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中下游产业集聚、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成为广东省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开发区将加快培育临港基础产业、高科技综合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同步发展。继续加大环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民心工程投入,推进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未来的大亚湾石化新城,将是一个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满希望、和谐发展的“惠民新区”、“绿色港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