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二甲醚

二甲醚陷入困境之迷

2009-06-15 中国化工投资网
 

  去年上半年还曾风光无限的二甲醚(DME)厂商们如今却纷纷陷入困境。

  6月12日,在中国化工网与广东油气商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甲醇-二甲醚/LPG”产业链市场峰会上,新奥集团新能化工市场部主任周涛指出了目前二甲醚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受经济危机影响,所有二甲醚生产厂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37家主要生产厂仅有26家还在运营,总产能由606万吨/年降低为447万吨/年,且整体开工率仅为13%。”

  风光不再

  相对于已经热火朝天的风电、光伏产业,同样是替代能源的二甲醚行业却已风光不再。

  一位山东二甲醚厂商告诉记者,他们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一条二甲醚生产线在去年7月建成后却停产至今。

  “当初的投资确实有些冲动,谁想到建成之后就赶上了金融危机。”这位厂商代表感叹说。

  这位厂商代表的遭遇可谓是二甲醚行业的缩影。

  事实上, 2008年上半年,二甲醚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

  据中国化工网分析师苗建云介绍,200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在京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二甲醚是适合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之后二甲醚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 国内二甲醚产能达到了220万吨/年,较2006年的44.5万吨/年暴增394%,二甲醚工业化规模初现。

  “2008年,我国的产能达到600万吨,虽然开工率全年较低,仅在30%左右,但产量近200万吨。目前,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二甲醚产业发展步入低谷,但随着前期在建项目的逐步投产,至2009年5月,国内产能达到了800万吨,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苗建云说。

  苗建云认为,甲醇、液化气价格波动剧烈,高煤价致使甲醇企业亏损严重,二甲醚企业失去原料支撑基础;低油价致使液化气价格下降,二甲醚掺混经济性降低,失去产品优势。在日益走跌的市场中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久泰能源客户管理部部长高辉也认为,从2008年年底开始,国内液化气市场受到低价进口气的冲击,以及国内工业、民用需求的下降,市场价格将较长时间内处于低位盘整,进一步缩小与二甲醚的价差。

  数据显示,华东、华南、山东三地二甲醚与液化气的平均价差呈现持续下滑的状态:1月份为691元/吨,5月份则比1月份价差下滑了62%,滑落至260元/吨。

  其中,华南地区价差下滑幅度最大,由1月份的1003元/吨下滑至5月份的448元/吨,幅度达到555元/吨,华东地区价差下滑幅度在363元/吨,山东地区价差下滑幅度在263元/吨。

  高辉指出,二甲醚市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开工率维持历史最低水平,大部分厂家面临生存压力。他同时预测称,“2009年下半此现象将继续延续,二甲醚的销售受到较大限制。而国内甲醇价格对生产成本没有支撑,导致二甲醚厂家生产成本依旧较高,开工率进一步下降,行业发展面临困境。”

  需求困局待破

  市场需求萎靡不振成为二甲醚行业整体低迷的主要原因。

  “目前二甲醚行业存在生产建设过热,而市场开发则相对滞后的局面。”苗建云说。

  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降连保表示,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仅为2.18万吨,但从2006年开始,产能以年均增长133%的速度增长,预计啊“十一五”末期总产能将达850万吨。

  但与暴增的产能相比,二甲醚新的市场从未真正打开。

  周涛指出,目前市场以LPG(液化石油气)掺烧为主,受热值和价格影响,以华东、华南地区的民用LPG市场为主要市场,总体容量不超过200万吨。而受原料供应和成本因素影响,DME产能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地区,加上江苏地区为全国最重要的甲醇集散地和LPG北气南下主要通道,华东区域成为DME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根据历年LPG增量的速度判断,目前2250万吨LPG市场总量无法消化700万吨以上的DME,未来3年DME全国产量是总体过剩,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周涛说。他同时表示,在二甲醚市场上,城镇占了61%,乡镇占10%,工业占20%,而车用不过9%。要提高应用范围,应在车用替代和纯工业燃烧方向发展。”

  降连保也认为,随着二甲醚燃料汽车和发动机关键技术的一一攻克和配套体系的成熟,车用燃料二甲醚将会成为二甲醚“众望所归”的另一个巨大目标市场。

  虽然车用燃料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但“随着油价恢复性上涨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规模化推广条件已经成熟。”周涛说。

  在提升市场需求之外,高辉认为,二甲醚产业若想摆脱困境,仍急需三方面的支持。

  “首先是标准问题,至今为止,我国仅出台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而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掺烧、二甲醚钢瓶灌装等影响二甲醚市场推广的标准、规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甲醚产业市场推广进程。”

  “其次是运输问题。国内大部分煤制二甲醚项目集中于煤炭资源地,水路运输条件较差,且目前二甲醚产品未列入《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二甲醚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充装、承运、卸载、仓储等诸多环节尚无标准参照,也无现成的储运设施。因此,铁路部门不受理二甲醚的托运,二甲醚运输基本依靠公路,运输成本高,安全风险大。”

  “最后是产能控制问题。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曾下发通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并要求各地不批准100万吨/年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近两年来,国内二甲醚产能增长了两倍多,但由于没有及时出台明确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正确投资,部分地区小规模、低水平的二甲醚产能建设呈现过度扩张趋势,使二甲醚市场存在更大不确定性。”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